中共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党组关于报送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市委:
现将**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抓政策驱动,科技创新改革深入推进。积极开展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制定,《**市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已完成对外征求意见报市政府审核待批。发布了《**市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选取四川理工学院、四川盐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花语公司3家单位开展改革试点。出台了专项鼓励政策《关于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支持企业上等升级。在全市范围内首次推行“科技创新券”,促进科研机构与中小微企业“联姻”,制定并对外发布《**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暂行办法》。
(二)抓平台建设,高端创新资源加快聚集。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进一步深化,清华大学与**驰宇盐品公司共建驰宇教学实践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重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已挂牌建设。创新平台布局日益完善,建成运机公司省级智能环保输送装备工程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7个,四川花语公司表面活性剂等市级中小企业研发机构12个,川润股份、东锅公司获批2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三)抓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动能不断增强。沿滩工业园区正式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园区。全年围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组织实施省级重点攻关项目25项,“350MW超临界CFB锅炉产业化示范”等12项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组织实施市级重点研发攻关项目40项,新增省级重点新产品5个,市级重点新产品6个,年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0户,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10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3%以上。
(四)抓服务提升,创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四川升拓公司吴佳晔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5个科技创新苗子团队市级表彰。组织实施国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4项,与四川大学实现产学研合作科技项目26项,新增技术成果3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登记技术合同311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3.2亿元,对37户企业421个研发项目进行认定,为企业减免税收1.1亿元。到年底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能达到56%。
(五)抓示范引领,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完成了**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培育申报。与北京市门头沟区知识产权交流进一步拓展,成功将“**灯会”引入京西古道。1-10月,全市共申请专利2014件,同比增长的13%,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60件,同比增长40%,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争取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308万元,切块资金位列全省第二。4项专利荣获国省级专利奖,11项专利获市专利奖,4家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年度考核,四川凯茨阀门公司等11家企业获专利质押融资7981万元。全年共办理专利行政执法案件296件,其中假冒专利案件122件,电商案件174件,结案率100%,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及地级市专利执法维权绩效考评中名列第45位,居全省第二。
(六)抓科技惠民,不断强化农社发展科技支撑。“富顺香辣酱衍生调味食品开发”“中药最细粉的药理及质量稳定性研究”等7个农业和生物医药项目获省级支持,“花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研究”等9个项目通过省上验收。沿滩、大安、富顺、荣县4区县贫困村实现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全年共实施肉鸡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富世镇丁海农业科技兴村扶贫项目16项,同比增长100%,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创建市级科技扶贫示范村2个,科技扶贫示范户12户,开展科技惠农宣传培训20次,惠及受益群众2万人(次)。
(七)抓队伍建设,科技治理能力有效增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机关思想建设,认真组织开展科技系统“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组织学习22次,6次专题讨论,实现区县和重点企业调研全覆盖。深入持续发力,构筑科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两个责任”工作支撑,组织机关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学习4次,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意识,保证了局机关的风清气正。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0.73%,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2%),市级科研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偏低, R&D呈现重量小、单位少、强度低、支撑弱的特点。二是创新平台开放利用率不高。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数量虽逐年增加,但主要集中在大企业和科研院所,分散封闭且各自为政,行业间开放整合度不够,有效利用率不高。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受经济环境影响,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能不足,创新效率较低,重大关键技术自给力较低,全市发明专利年申请量、授权量长期处于全省中等水平。四是科技成果转化受阻。国有企业缺少对科技成果的处置权;企业普遍缺失对前沿科技成果的敏锐性和捕捉能力;科技成果转移中介机构少,政府搭桥服务能力弱,使中小企业获得科技成果缺少途径;金融市场单一,产业化项目融资困难。
三、2019年工作打算
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动能转换,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清单项目30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20项、培育重点创新产品10个、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个。力争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0.9%,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650亿元,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5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以上。
(一)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创新服务保障能力
1、全面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以国家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管理改革政策和系统性创新平台补助政策等激励创新政策,树立重科技成果转化的职称评审导向,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宣传辅导服务,用政策推动科技创新蓬勃发展。
2、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企业的能力。鼓励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重点推进四川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沿滩工业园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海天公司彩灯创客中心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抢占产业发展技术制高点,加快工业泵公司“四川省泵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启动炭研院国家炭黑技术创新中心、东锅公司国家热能耦合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全年新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个,市级平台10个,不断提升平台服务技术创新的能力水平。
3、加大投入提升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继续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通过广泛发动和宣传,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指导企业及时、准确上报研发投入,做到R&D数据的应统尽统,力争全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0.9%以上;通过发挥科技金融的作用,以科技创新券和专利质押等形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创投基金注入科技型企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高效率的投入新机制。
(二)全力推进科技创新示范性工作,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1、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对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要求,完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申报。坚持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为突破口,修订完善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的政策措施,提高专利运用能力,引导专利申请量质齐升,力争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00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达到10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突破5000万元。重点扶持转化一批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优秀专利技术项目,实现专利技术新增产值40亿元。
2、积极争创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高新区为核心园区,引导发挥政策叠加、高端人才和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的优势,促进创新成果和技术市场、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全力推进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并辐射全市各区县,努力将**打造为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三)扎实抓好科技创新支撑性工作,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1、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市级科技奖励制度合规、合法、合理化,制定完善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支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设立内部科技奖励制度。抓好《**市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点推广工作,择优选取1-2家单位开展改革试点,积累改革经验。
2、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结合全市产业发展需求,修订产业技术创新指南,以“633”新型工业体系为重点,力争智能制造、新能源、航空燃机、生物技术等领域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纳入国、省重点攻关,全年实施“燃煤耦合生物质气化发电关键技术研究”等省级重点科技项目10项、市级重点科技项目50项,支撑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3、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扭转高新技术企业下滑现象,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0户。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培育力度,开展市级重点新产品认定,全年新培育重点创新产品10个以上。做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全覆盖,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650亿元。
4、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放在突出位置,依托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引建1家高水平技术转移机构,常态化开展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活动。抓好“现代海洋工程用焊接材料”等20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全年完成市级登记技术合同300项以上,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5亿元。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发挥好“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等各类联合共建“产学研”合作共享平台作用,推动实现校地科技合作项目30项。
5、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水平。组织实施“水稻优良骨干恢复系贡恢189选育及应用”“特色名优生猪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发”等优势特色产业和区域特色种养殖业科技创新示范项目,攻克绿色、安全、高效种养殖关键技术5项、农产品加工关键共性技术3项,开发新产品7个。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全面推进科技服务平台体、科技扶贫示范、产业技术支撑、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四大科技扶贫体系建设工作,创建农业特色示范点3个,实施“荣县种养循环产业”等扶贫项目12项。
(四)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夯实组织保障能力
1、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全面准确领会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工作能力和水平。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思想建设,加强纪律建设,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严明纪律推动党风、政风、行风建设。
2、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目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好干部标准,培养选拔适应科技事业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推动干部职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八大本领”。
特此报告。
中共**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党组
2018年12月20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