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价问题的城乡调查报告
摘要:这个暑假的八月中旬,我为了集城乡调查报告的资料,走访了我所在的浙江省桐乡市的一些地方,包括市区和周边的乡村,发放了问卷调查,也做了口头上的一些提问调查,并进行了一定的资料整理和分析。我所选择的主题是眼下大众都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城乡房价问题。本文经过比较城乡房价的绝对值和变化,从房价的现实看房价的未来趋势。
关键字:城市;乡村;对比;房价
一、调查背景
现如今,中国的房价问题已经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大问题。人嘛,少不了‘衣食住行’。我们都是普通人,少有做到像李白那样“以天为盖地为庐”的豪情。我们需要一个真真切切的容身之所,但是现在过热的房价让很多人变成了“房奴”,甚至无家可归。是什么引起了房市过热,是什么引起了城乡房价差距,城乡房价的现状是怎样的??关心这些,之于关心民生有很大的帮助。我针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来分析当前的一些人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8月13日,我来到桐乡市区最热闹的鱼行街和东兴街进行城乡调查。我打印了一百份问卷,叫上朋友们帮忙,在街边找路人做问卷调查。许多人都只是匆匆走过,只有少部分人会停下来做我们的问卷。我们尽量平衡男女比例和老幼比例,并向不愿意做问卷调查的人在口头上问一些问题。半天忙下来,问卷只做好了37份。我们发现这里闹市区的农民工很少,而农民工兄弟也是我们调查的一个重点,于是,我们转到了环北路的一些建筑工地。那个时候是下午5点多,我们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壮着胆子进去了。我们运气不错,正好碰上他们在工地上吃饭(其实也是我们算好了时间去的)。我们进去时,他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甚至有个人要来赶我们了。我们解释了一大通,才让我们进去发问卷,有个别人还不认识字,是我们代写的。好不容易完成了任务,我们都松了一口气。这天问卷一共完成45份。第二天,我跟朋友带上剩下的55份问卷,来到了桐乡市 1
的上市乡继续我们的调查之旅。我们选择了火炬村,鸽子邦和张桥头这三个离我们比较近的地方发放调查问卷。农村的景象跟城镇比起来真是大大的不同,我们这帮人都几乎没怎么来过农村,即紧张又兴奋。开始时走过的都是农田,没什么人,然后走到了算是村子中心的地方吧,人渐渐多了起来。我们问了一下,这边的大多数都是农民,现在不是农忙的季节,这里的居民很多都在搞一些副业。我们趁机拿出了几张问卷给他们做,他们推辞不过就填了。之后,我们发现这边的民房一幢一幢都很整齐统一的坐落着。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房屋都是政府统一建造的。好几户楼下大门都敞开着,我们厚着脸皮去敲门做问卷,他们大多数都没有抵触的。调查进行的还比较顺利,又完成了32份问卷。总共77份调查问卷,虽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数目,但也不少了。我开始着手资料的整理,分析。
三、调查结果
据问卷显示,城镇居民的年均收入为3.5万元,农村居民的年均收入为1.4万元,而农民工的年均收入为1.2万元(但农民工的工资有被拖欠的现象存在)。城乡收入比例为2.64:1。在城镇里83%的居民拥有是人住房,也就是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14%住在租用的房子里,其余3%的人借住在朋友或者亲戚家里。而在农村,94%的人住在自己买下的房子里,只有6%的农村居民会租房子住。在城市,98%的居民认为目前的房价过高,66%的人认为现在的房价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外,需要向银行贷款才能凑够房款。在农村,91%的人认为房价过高,47%的人认为自己承受不起房款,需要银行垫付。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6.1平方米,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37.6平方米。近年内,城镇居民有买房意向的占17%,而农村住户中仅9%有买房的打算。年轻人愿意自己负担房款的,男性居多,但城市中的男女差距小于农村。而买房的原因有35%是结婚之用,17%是投资房市,33%是出于对现有住房的不满,15%是其他。此外,90%的城市居民和82%的农村居民认为房价还会持续上涨.如果可以选择(不考虑钱的问题),87%的人更愿意住在城镇。45.7%的人表示他们的奋斗目标是买房买车,34.6%是为自己的理想,51.2%是为了成为有钱人。而据我在桐乡市政府网上所查得的资料显示。现在城镇房价约4500元每平米,而农村为1300每平米. 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现在的城乡房价之差大于城乡居民收入之差。自然的,城镇居民所拥有的人均住房面积也小。
四、总结与启示
城乡房价为何会有如此的差距呢?究其原因,1.城市住房的需求量大于农
村。国家(包括政府和社会各界)投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进行,导致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导致大中城市的大量住房需求。此外,由于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居民的生活条件自然也就比较好,生活物资材料相比农村较集中,人们都愿意在大城市居住与发展。虽说中国的农村人口差不多占了中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但是城市的人口密度却远远大于农村。住房建设人均占地,大中城市比小城镇少,小城镇比乡村少,农村是城市的2至3倍。如此一来,城市的房屋想不值钱也难。2.城市的住房质量高于农村。在城市的中高档商品房如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的时候,农村的住房质量却仍普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这一点从发生不久的四川大地震也可以看出来,为什么离震中那么近的成都伤亡这么小,而周围的一些小山村房屋大片大片的倒塌,受灾如此严重。农村的房屋很都是农民自己建造的,房屋的质量很难保证。当然了,现在国家已经在采取措施,帮农民建造统一规划的房屋,但力量也毕竟是有限的,目前也只能在发达一些的地区实施。除了房子本身的质量,城市还具有比农村更优越的住房配套设施,水、电、气自然不在话下,有的住宅还带有健身中心、公园绿地等。一分价钱一分货,城乡的房价立刻就被区分开来了。3.开发商的利润。城市里的住房建设都是由国家交给开发商承办的,而农村的房屋大多是由自己建设。城市居民的买房子的钱,谁知道有多少被开发商渔利去了呢。这样城市的房价就更高了。有人说,城乡平均收入本就有差异,可以以此平衡房价。但实际上,这个差值是不能抵消的。城里人虽说收入较高,但是城市的消费水平也高。换句话说,在城里,钱不经用。付清了这个费那个费,剩下来能用于买房的钱并不多。再者,房价的比差是远远大于收入的。于是,城里人的住房面积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一个个的贫民窟。
中国有个现象,就是大家都更愿意买房子而不是租房子住。在城镇是这样,在农村依然是。于是很多人的奋斗目的变成了买车买房,而失去了自己原来的理想和信念。人地矛盾的不和谐因素越来越严重。而现在观望住房的人群又出现了两极分化。一些人认为房价还会持续上涨,愿意在近年内买房;另一些人认为房价将会下跌,暂时没有买房的打算。
那么,未来城乡房价的趋势究竟是怎样的呢?关于农村,我觉得房价还是会稳定上涨。而关于城市,我查了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谈一谈。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货币从紧的政策,房价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和调整,但是201 ……此处隐藏11570个字……____
①浙江在线:《钱江晚报》,作者:余雯雯 何晟 顾云②杭州统计信息网:2014年杭州统计年鉴 杭州市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也花了很大的力气。西湖素有“杭州之肺”之称,但是西湖也逃不了被污染的命运。为了保护好西湖这颗“明珠”,杭州市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建成了环湖10公里的截污管道,并将西湖中运营的所有船只由燃油驱动改为电瓶驱动,还坚持每年疏浚淤泥2万立方米以改善西湖的水质。同时,为改变千百年来西湖靠天然降水更换水质的状况,杭州市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日引水达30万立方米的西湖引钱塘江水的工程,使湖水由“死”变“活”。现在西湖的水质已趋于稳定,生态环境转好,多年不见的候鸟也飞回来了。 (3).城市换新颜
对于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杭州市也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和社会各界顶住巨大压力,坚决依法拆除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完善排水、商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一个乡镇建设一个公园、一个村建设一片绿地和农户庭院计划,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城郊农民也享受到了城市文明。杭州市在实行了“鼓励居民拥有私人住房的住房制度改革”后,杭州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0.6平方米,郊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46.2平方米。共发放了住房贷款19.49亿元,解决了180余万平方米住房的建设资金。同时,杭州市每年增加绿化面积达到了500万平方米,形成了街头草坪、绿化广场和沿河、沿铁路的城市绿化带,使得城市居民一出家门就进花园,居住环境逐年得到改善,城市文明程度逐年提高。
“人人都有适宜的住房”。杭州市市长仇保兴在大洋彼岸的颁奖仪式上总结了杭州市获奖的最大理由。在这个理由的背后,则是全体杭州市民和政府为了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6、杭州的教育
杭州市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环境,在教育的方面自上一个世纪就走在中国的前列,较有名的学府如浙江大学就是杭州市教育的金字招牌。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7.1%。年末全市共有小学418所,在校学生45.21万人;初中260所,在校学生24.45万人;普通高中76所,在校学生12.03万人。全市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为98.7%,其中优质高中招生比例为76.6%。普通高等院校36所,在校学生40.96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2.97万人,①全部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
7、医疗卫生
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10个,其中医院140个;拥有床位3.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3.1万张。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万人,注册护士1.8万人。农村卫生服务得到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上年的98.5%提高为99.5%,自来水受益人数达435.9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369.18万人,参保率由上年的97.2%提高到98.2%,乡镇覆盖率达100%。②
二、城乡发展中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1、城乡人口存在问题:
(1)人口老龄化加剧。
(2)人口出生率低。
(3)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
____________
①、②杭州统计信息网:2014年杭州统计年鉴
2、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2014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4104元,①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980元,②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由2014年的1.98:1扩大到4:1。虽然这些年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总体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在继续拉大,农民生活条件远不如城市。
3、都市农业种养模式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⑴高效种养模式发展难度加大,效益较低的粮油型传统模式依然占据大多数,而效益好的模式规模偏小。从调查来看,尽管杭州市各种养模式的种类很多,初步统计工作达到126种以上,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传统型以粮食为主的模式在面积上占大多数,而效益好的模式应用面积规模还不够大,如粮食—油菜等传统模式应用面积高达55万亩,一年只种一熟的水田面积预计在45万亩左右,有些模式尽管效益很好,但应用面积很小。
⑵综合集成配套技术应用程度偏低。从总体上看,杭州市的大多数种养模式技术配套集成率不高,影响了模式的推广和效益,
⑶作物连作问题制约发展。有些模式虽然效益很好,应用规模也较大,但由于同种作物的长时间种植而带来的菌、病毒、虫等严重危害而影响了模式的推广应用。
4、医疗水平的差别。城市明显高于乡村。农村制度保障不够,没有一个成文的规定,资金下拨不到位,经过重重下发转播,不仅时间长而且质量也没有保证,没有好的资源,由于农村自然环境和城市有一定差距,因此好的医生不愿意留下来,导致没有好的看病水平,并且农民手头上的钱非常有限,靠天吃饭,因此用于医疗支出的钱就有一个限度。现在虽然看病费不贵,但是取药费却非常贵,常常同样的配方的药不同制药厂生产的价格差别就很大。因此才会有“改革三十年,一病回重前”的民谣。而且在医疗保障方面,城市和乡村也有相当大的不同,在城市,一个正常的事业单位的工作者,医疗保障是被纳入“三保”之一的,个人承担一部分,单位负责一部分,国家也帮助一部分,因此在城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是很突出。但是在乡村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农民也没有保障,因此医药费大部分还是又自己出,因此又加重了城乡医疗状况的差距。 同时,城乡观念也有差别,在城市里,通常人不会心疼自己的药费,认为只要自己身体好,花点钱没有关系,但是农民们通常家境都不赋予,因此在昂贵的医疗费面前犹豫不觉,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给病患的心里和家庭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5、交通的差别。城市发展速度非常快,道路交通建设也比较先进,一些常规设施和基础性建设都搞的很好,但是由于人口的压力和车流量的增加,道路负担也很重,不得不从地面往空中和地下发展,兴起了高架和地铁的发展,在中国一些发达城市比如北京和上海,地铁的发展程度相当的高,比如北京一共有地铁线路十三条,而在中国一些内地城市还没有地铁。
乡村由于耕地面积大,气候条件的制约,甚至是资金的限制,交通状况比较差,马路比较窄,基础性设施建设也不完全,加上人流量不大,因此也勉强维持运行。 “要像富,先修路”这句话没有说错,只有城市和农村一样有先进的流通保障,才能保证物资和信息的输出,而这些科技信息与先进思想的输出反过来又促进了
城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党中央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是基于城乡交通状况的 ____________
①杭州网:《都市快报》,作者:汪璐 沈积慧②《杭州通讯》,2014年第12期
差别而制定的帮助乡村经济发展的一向重要战略。
以上是对杭州经济现状的调查和杭州现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汇报。
ado小编推荐其他文章:城乡调查报告撰写规范
城乡调查要求及报告参考结构
财经学院城乡调查报告格式
城乡调查报告2稿(虞晨)
城乡消费调查报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