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社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时间:2024-09-30 21:00:48
社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全文共5224字)

一、牙哈镇团结社区基本情况

团结社区是全镇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区位优势十分突出,素有“库车东大门、 经济开发区后花园”之称,团结社区重点围绕城镇化改造、人居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整体规划、自拆自建”的原则,按照“一街、两湖、三园、五区”的总体规划,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社区,引导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二、打造“一街、五区”产业化布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一)党委、政府及主要领导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的认识?并做了哪些工作进行布局规划?

为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牙哈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广大居民意见,结合牙哈镇整体布局及区域位置优势。牙哈镇打造““一街、五区”产业化布局,重点打造新巴扎及沿街的娱乐休闲中心区,供电所沿街以西的汽车销售及修理区,供销社为中心的沿街五金交易商贸区,乡政府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为中心的综合服务区,牙哈镇东大桥为中心的观光休闲区。

(二)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思考,认为乡村振兴示范点应具备哪些基本的条件和优势(概述),乡村振兴示范点应起到哪些示范带动的效果,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初步想法和当前的一些工作思路。

一是发挥政治优势,一以贯之把“三农”工作摆在首位。“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982-2018年,中央先后出台20个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好乡村振兴这件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当前主要矛盾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还是农村,其中,最突出的短板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三是发挥改革优势,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40年前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出现了很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发挥人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把培育本土人才与引进外来人才相结合,构建支持引导社会各方面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要加大公共财政要向“三农”倾斜的力度,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四是发挥文化优势,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农耕历史和灿烂农耕文化,它们是乡村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乡村振兴的软实力。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增强农民凝聚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的治理水平,构建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让优秀农耕文明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采取符合农村农民特点的方式,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要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广泛开展农村各种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丰富农村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是发挥市场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旺盛的市场需求能够给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互促互进提供前提条件。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对教育、旅游、健康、金融、文化等服务业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给乡村振兴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尤其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群众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倾向显著增强。

通过打造牙哈镇团结社区示范点,打造为“一街、五区”产业化布局,使团结社区成为牙哈镇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发展的风向标。

(三)基础干部、群众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群众最关注的是哪些问题?对乡村振兴的期望有哪些?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如何让农村真正振兴起来,释放出农村自身大量的发展资源和优势,展现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发展乡村振兴第一要有人、人才。人是基础,没有人的乡村就是空的、荒的、没有人才的乡村就是无法前进的。乡村要有人、有人才,要做到如下:

一是教育,培养本地人才,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培养,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比如可以从优秀的干部中考录公务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培养新型的农民队伍,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确保农业后续有人,而且农村是农民土生土长的地方,有感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二是人才回流,外出的年轻有为人士返乡,农村有了年轻的血液才会有发展的朝气;

三是引进外来人才,通过政策的吸引,发挥外来人才的智慧,运用他们的博学知识去发展农村。四是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使农业向多业态的方向发展,通过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等形式。促进第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发展,单靠农业产品本身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群众最关心他们就业的质量及收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使城乡之间的差距缩小,使农村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群众可以实施就近就业、创业。

三、初步选择的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基础条件。

(一)经济基础方面。2020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1亿元,较上年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81.24元。

(二)社会环境方面。

1、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方面,农村道路实现柏油路全覆盖、三相动力电能够满足生产需求,通讯及物流网络实施了村村通。

2、公共服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100%,签约医生进农户,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签约医生定期上门随访就诊,确保居民能够实现足不出户就医。为提高群众居住环境,辖区富民安居房覆盖率100%、入住率100%。

3、人居环境。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100%、为提供群众生活环境质量,对辖区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分类。由环卫公司定期将生活垃圾运往生活垃圾处理厂。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群众将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沉淀后,用于浇花、灌溉等。

4、人才支撑。一是教育,培养本地人才,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培养,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的结构,比如可以从优秀的干部中考录公务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培养新型的农民队伍,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确保农业后续有人,而且农村是农民土生土长的地方,有感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二是人才回流,外出的年轻有为人士返乡,农村有了年轻的血液才会有发展的朝气;三是引进外来人才,通过政策的吸引,发挥外来人才的智慧,运用他们的博学知识去发展农村。

5、文化建设。辖区村级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村级服务中心的实施,提高了干部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真正的实现了“只跑一次”的举措。为了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对辖区群众“户户通”实现了全覆盖,普及率100%。辖农村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为提高辖区农村劳动力人口知识水平,村委会创办了“农牧民”夜校,通过“农牧民”夜校,群众不仅可以提高国语水平还可以学习相关农业知识。

四、典型经验和做法

牙哈镇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形成了以下好的做法:

一是提升乡村振兴人才素质。现代农业发展关键在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牙哈镇农业的未来。我镇积极引进技术型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我镇引进了库车市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新疆旺购、新疆湖羊、恰其库木温室大棚等相关技术型产业项目落地,技术型企业的落地,不仅使辖区居民实现就近就业,技术型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通过“企业+基地+农民”经营模式,使辖区居民实现就近就业的同时,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实现农民向产业技术人员的转变。

二是引进专业化农村人才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鼓励在校大学生、企业家等群体,以志愿者、创业就业等方式投身农业农村,夯实农村发展人才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突击队。要加大培育新型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力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现代农业经营水平和效率。

三是选优育强农村干部队伍。选派优秀年轻乡镇干部驻村工作,“把最能干的人派去打最硬的仗”。再则,乡村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在返乡回村的“能干人”、下乡创业的“实干家”中发展党员,用知识、能力充实党支部。

五、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对示范点建设认识存在偏差。目前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覆盖到团结社区,项目集中在团结社区,其他村项目少、发展慢,有失落感。不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不足,等靠要思想较严重。示范点普遍依靠财政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占比较低,乡村主体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示范点项目重建设轻管护现象比较突出。

(二)农村产业仍然不大不强。一是缺少大而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三产融合程度低。,各类农业主体大都仍处于低小散状态。农业种养、农业+旅游+文化、森林康养服务、互联网+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二是产业发展缺少资金支撑。不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村集体土地出租,持续增收渠道少;自我造血功能低下,工商资本进入受区位因素、土地指标等限制较大。三是农业抗风险能力低,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

(三)农村环境提升还需持续发力。一是规划引领不够。乡村规划操作性不强,村居规模化调整之后,规划修编未及时跟上。二是美丽乡村创建氛围不浓。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偏慢,创成覆盖率较低。三是农村环境整治还需提升。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工程缺乏专业指导,工程质量难以保障。

(四)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农技服务队伍力量薄弱。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是在干部配备管理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要配齐配强乡镇干部,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乡村年轻干部的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在要素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用地配置、金融支持等政策要素都要向“三农”倾斜。特别是对调研中反映较多的农村产业用地需求问题,建议进行专项调查、认真研究。对一些农业临时设施的搭建、自产自销农产品加工展销用地应尽量放宽政策。还应出台一些有吸引力的,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工商资本下乡的配套政策,并持续发力。三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农业农村。在农业保险、农村交通、饮水住房安全、养老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快补齐短板、完善提高;继续深入做好村集体经济消薄防滑、低收入农户脱贫防贫减贫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进一步引导农村产业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一是重点扶持优势产业。注重品牌带动,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对同类产品进行整合提高,避免无序竞争。二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由简单的种养殖模式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并拉长产业链,增强农村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特色民宿经济等,加快培育新业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和农村要素配置改革,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开展经营合作,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增收。

(三)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全域美”。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结合村(社区)规模调整和新一轮国土规划调整,及时修编村庄规划,在建设用地等方面为乡村振兴预留发展空间。按照市域乡村规划确定的特色村、重点村、一般村,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分类建设,引导村庄个性发展。二是继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巩固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深入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认真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特别是建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终端设施;继续抓好截污纳管扫尾工作,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拆除一些难以改造提升的公厕,可采用嵌入式公厕替换。三是重视农村环境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和后期维护问题。要加强对农村建设工程监管,积极探索解决公用设施后续维护资金来源问题,避免因质量问题或维护跟不上而影响使用、造成浪费。同时,示范带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人才、文化和组织振兴的支撑。农村本土人才、职业农民的培育,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也要不断加强,同步推进。

《社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全文共522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