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时间:2024-10-06 23:12:50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全文共6604字)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通渭县文庙街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传承和厚重文化积淀的学校,始建于1905年,一百多年来,从朝廷通令废除科举,创办“文庙街高等学堂”,到1949年更名为“文庙街小学”,历经风雨,先后易名为“近圣书院”、“寿名书院”等十个校名。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途经通渭,在文庙街小学召开了副排级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首次朗读了他的著名诗篇《七律·长征》,成为学校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

近年来,全体教师集思广益解难题,班子成员分关把口抓落实,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学校先后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奖励270多次,曾被授予“第一、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足球、篮球特色学校”“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甘肃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甘肃省优秀少先队大队”“甘肃省卫生单位”“定西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西市示范性小学”“定西名学校”等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学校的《彰显办学特色创新校内管理》德育工作方案进入教育部第二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全国重点推荐案例入选名单,是甘肃省入选的7所学校里唯一1个被列为全国重点推荐案例的学校。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不断更新和完善德育内容,不断探索德育方法、实施途径、激励考评机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二、背景分析

(一)新时代教育形势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教育方针中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要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既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德育内容,又要不断探索德育方法、实施途径、激励考评机制体系。特色办学作为重要的德育实施途径,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新时代教育模式的转变

从近年全国各地名校的办学经验中可以看到,特色办学永远是一所学校走向名校的必经途径,而特色办学就是真正能在学校内外建构起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的立体德育网络系统,使正确的思想道德影响不仅无处不在。

(三)特色办学的发展需要

坚持特色办学理念,走特色办学之路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校现实生存的迫切需要,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

近几年,借助思政课建设的春风,学校所有教职人员的意识形态都发生了大转变,学校挖掘了孕育在各科教学中的科学精神、高尚情感、社会体验、爱国情怀、法制思想、英雄人物、历史事件和优秀文化传统等本身所具有的德育价值,还探索出了借助“家长委员会”、“法治副校长”、“社会公益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和为学生提供服务,使观念形态的德育转化为学生真实的行动和深切的体验,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让爱和快乐相伴一生”的办学理念和“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的办学愿景,以“崇德、励志、博学、驾行”为校训,形成了“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厚德、乐道,好学,善教”的教风和“明礼、守礼、勤勉、乐学”的学风,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知书达礼、张扬个性、拓展特长、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四、总体目标

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甘肃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星级校实施方案》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充分依托“通渭县小学思政课工作基地”的办学优势,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五、工作内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依法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通渭“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的地域文化优势,坚持走特色化路子,构建“文明礼仪教育、书画艺术教育、特长拓展教育、红色传统教育”四大办学特色,切实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德育之路,确保德育重要地位,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将德育工作推向序列化的轨道,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为祖国建设培养“四有”式创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实施途径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德育功能,实现课程育人目标。

1.注重思政课教师的优质配备,抓规范,提能力,打造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

从管理阶层开始,向示范岗履职。学校除了十分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思政研讨培训之外,还通过读、写、讲、行的方式不断促进全体教师潜心钻研,全面提升自身师德师能,以高尚的师德和过硬的专业素养从教,向专业化发展。

2.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

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落实思政课教研教改。学科教材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载体。因此,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既要善于抓住知识点,做到双基落实,还必须挖掘出教育点,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浑然一体。学校也将此作为听评课的一项主要指标。

3.特长拓展课程,彰显德育特色。

在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校本课程进行大胆的拓展创新,在全校开设器乐、合唱、球类、武术、手工、棋类、科技类、阅读写作、主持表演等十大类57项拓展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课。

(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实现文化育人目标

1.开展国学教育,经典浸润童心。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学艺术的瑰宝,源远流长。为进一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倡导阅读经典,在诵读中继承弘扬优秀文化遗产,营造书香校园。

2.开展红色教育,深植爱国种子。

学校充分依托《七律•长征》诗碑这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将思政工作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创新教育形式,结合校史校情,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红色传统教育,帮 ……此处隐藏1605个字……的广阔环境,学校教育也只有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教育合力,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1.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发挥家委会职能作用。

2.通过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3.开展“好家风”家庭评选活动,加强家风在思政教育的熏陶作用。

学校每年度开展一次“文小好家风家庭”评选活动,并大力宣传典型优良家风事迹。通过营造“传承好家风、汇聚正能量”的浓厚社会氛围,引导广大家庭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更要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守护生命安全

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依托学校心理咨询室、班会、队会、举办专题活动等形式,通过宣传窗、黑板报、校之声广播、春芽校刊等载体,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学生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师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畅通心灵沟通渠道。定期开展师生心理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建立完善学生心理预警、突发性事件心理干预机制,及时研判、疏导、建档。

七、支持保障

(一)加强领导,完善德育运行机制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依托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成立以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学生,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教师——学生,党总支书记——少先队大队部——班主任——学生,“三线四级”的德育管理网络机制进行分线管理,分级落实,齐抓共管,德育工作人员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既团结协作又能独立地开展工作。

(二)评估德育成效,夯实德育制度保障

健全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制度》汇编,补充了《德育工作校本研修制度》、《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社会实践教育制度》、《德育经费保障机制》等工作制度,保障学校德育体系有效实施。

制定全校德育成效评估标准,从德育制度建设、德育队伍培养、德育活动开展、德育课程设置、德育课题研究和学生人格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学生行为指导、学生习惯养成、学生生活体验、学生守法自律等方面,定期对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及学生思想整体素质进行评估考核。

(三)建立德育经费保障机制

学校每年确定开展德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项目,并列入预算,为德育工作各类培训、调研考察、课题研究、课程开发、表彰先进以及各类德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在经费上予以保障。

(四)设施保障

学校树立为德育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措施、增强服务效果,保障德育活动场地和设施配套齐全,适宜对校园环境进行美化、净化、绿化,营造德育育人氛围,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

八、特色实践及做法

(一)书画艺术教育   

学校依托“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品牌优势,在全体学生中坚持开展书画艺术教育,先后成立了书法、绘画兴趣小组,配备专门的辅导教师,每周星期三下午对特长学生进行指导训练,形成课内外大练书画基本功的浓厚氛围。努力营造校园艺术环境,举行“名作欣赏”、“师生优秀作品展 ”、“迎国庆书画展”和“师生现场书画作品大赛”、“手抄报评比”、“班级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人人爱书画、时时练书画、处处有书画”的氛围,学生在训练中提升,在获奖中拔节。

2019年7月11日,《未来导报》以题为《点赞!通渭县这所小学的学生个个都是“书法家”!---- 走进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对我校书法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报道。

2021年5月20日,陕西法制网西部文明播报以《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调研组附甘肃通渭县考察诗书画文化发展情况》为题,对我校书法教育工作进行了报道。

2021年5月27日,中国甘肃网以《变废为宝!甘肃小学生制作“高楼别墅”》为题,对我校“心灵手巧,变废为宝”手工制作作品展进行了报道。

(二)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子,定期开展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上好《开学每一课》,开展“学规范,知礼仪”主题队会教育活动,坚持每周国旗下演讲和全体学生国旗下宣誓,创办《春芽》校报、《校之声》广播,开展校园“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监督员”等阳光少年评选活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南屏山烈士纪念碑进行祭扫活动,六一儿童节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重阳节开展以“感谢亲恩、尊老敬老”为主题的感恩敬老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做到“四在”: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

2017年11月17日,学校被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30日,中共定西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简报第384期刊发《通渭县文庙街小学创新实践“三三三九”德育模式》专版,对我校德育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三)特长拓展教育

学校在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校本课程进行大胆的拓展创新,在全校开设器乐、合唱、球类、书法、绘画、武术、阅读、主持人等10大类57项学生特长拓展课程,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学校统筹安排,集中在每周三下午按特长走班授课的方式,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特长,彰显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的素养。在“春蕾演唱会”、“田径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活动”、“汉字书写大赛”、“主题队会”等活动中,学生各显特长,展示了学生团结进取的精神面貌与出色靓丽的风采。

2021年5月23日,通渭县电视台以《异彩纷呈拓展课 童心飞扬乐呵呵》为题,对我校拓展课进行了专题报道。

2021年8月16日,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异彩纷呈拓展课童心飞扬乐呵呵》为题,对我校拓展课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红色传统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七律·长征》诗碑这一得天独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瞻红色遗址、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诵红色经典、看红色影片、听红色历史、办红色板报、怀红色志土、写红色诗词”等十大主题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学生心灵,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落到实处。

2021年3月20日,甘肃卫视以《一首<七律> 一段峥嵘岁月》为题对我校红色教育情况进行了报道。

2021年4月20日,中国日报中文网以《甘肃定西:党史教育进校园 红色基因代代传》为题,对我校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红色传统教育做了报道。

2021年4月20日,甘肃卫视以《定西: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为题,对我校开展“诵读红色诗词·传唱革命歌曲”实践活动做了报道。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全文共660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