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实践同步 管理与服务并重 构建以人为本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
近几年来,塔城地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最大的希望工程和民心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做到教育与实践同步,管理与服务并重,在全地区构建起全方位、多层面、以人为本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全面提升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狠抓领导、部门、基层三个层面,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1、抓领导,建机制。地委、行署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年度重要考核内容,把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
2、抓部门,建机构。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构,充分发挥文明办、教育局、民政局、总工会、团委、妇联和关工委等职能部门的作用,成立地区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领导小组,各基层党(工)委也层层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办公室”等议事协调机构,建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协调会议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落实工作任务。
3、抓基层,建网络。在全地区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网络。一是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在全地区中小学配备兼职法律副校长。目前,全地区选派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187名。二是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者网络。聘请老教师、退休干部、青年志愿者等人员作为未成年人的校外志愿辅导员、兴趣培养员、心理咨询员,采取"1+X"结对的形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是建立未成年人教育阵地网络。整合资源,在全区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活动场馆,初步形成了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组成的未成年人教育阵地网络。
二、突出学校、社会、家庭三条主线,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一)发挥学校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是加强德育达标学校创建工作。把德育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狠抓不放。制定《塔城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管理细则》,在全区开展德育达标学校创建活动。二是加强学校德育阵地建设。在全区中小学设立专用团(队)活动室,建立业余党(团)校,加强少先队体验教育基地、少年军(警)校活动基地、校园广播电视站、校报校刊等阵地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各种教育阵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年”、中学生校园艺术节、小学生文化周、青少年文化广场、周末大舞台等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重视德育骨干的培训,学校德育干部培训面达100%。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实施“名师工程”,建立学生、学校、社会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对每年评出的师德标兵给予隆重表彰,增强师德建设实效。四是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区各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聘请专家定期向未成年人作心理健康辅导报告,帮助未成年人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发挥家庭在德育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一是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接待日、开放周、开放日活动,编印家庭教育手册,聘请自治区、地区专家对家长学校骨干人员进行培训。近年来,举办全区家庭教育指导讲座4000余场,受教育人数10万余人,0—18岁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普及覆盖率达95%。二是广泛开展“更新家庭教育观念,科学育儿,为国教子”专题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发挥新闻媒体作用,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三)发挥社会在德育教育中的平台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关工委作用。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工作中,动员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农村“三老人员”,担当报告员、校外辅导员、科技指导员、执法监督员等,配合有关部门教育、引导各族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地区关工委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全地区1099个关工委组织下基层、入村队、进学校,通过举行现场会,组织宣讲团,开展帮扶等措施,为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二是充分发挥政法系统作用。从政法系统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各学校法制副校长,每月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各基层法院、教育局长期联合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至今已开展200余场,增强了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三是充分发挥社区作用。社区开设了假日活动站和“六点半活动站”,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助老扶幼、助困扶弱、保护环境、文明礼仪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爱好专长,社区分别开展剪纸、书法、摄影、舞蹈、绘画、科技小制作等才艺辅导培训,同时开展道德教育专题讲座等,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三、注重宣传、管理、实践三种途径,完善务实高效的工作举措。
(一)注重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依托广播、电视和报纸、网络等媒体,制作、刊播一批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公益广告和节目,专访、通讯、宣传一批先进典型,为未成年人开阔眼界、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宣传未成年人教育成果;积极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注重管理,强化行为管束。
一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由宣传部、文明办牵头组织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广局、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聘请文化义务监督员,加大对网吧、电子游戏厅、音像制品和出版物市场的监管力度;广泛组织开展“健康上网、上健康网”活动、“文明上网,从我做起”万人签名活动、“警校共建”和“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二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行为管理。采取生动多样的形式组织青少年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等有关法律条款,开展遵纪守法和道德操守教育。抓好启蒙教育,开展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活动,使未成年人在直观、生动、具体的教育中得到启迪和教益。
(三)注重实践,强化道德养成。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公民道德建设月”、“民族团结教育月”、春节、清明等“我们的节日”为契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五个认同”教育,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中国梦我的梦 ……此处隐藏2456个字……成坚实的德育网络体系。不少职能部门、团体和热心的个人虽然为青少年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终因各办各的事,各管各的块,各有各的头,各治各的病,给青少年教育留下无人问津的“死角”、“空白”。另外,思想道德教育仅仅满足于对未成年人上几堂课、完成多少计划,泛泛而谈,走过场,效果甚微。再者加上青少年活动场所明显不足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4、家庭教育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家教理念指导,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采用压制、溺爱或放任的做法,致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意志品质;有的家长自身综合素质较低,有不良嗜好,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部分特殊家庭结构残缺,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忙于生计,孩子缺乏父爱和母爱,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
(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青少年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一些青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还缺乏一致性,青少年受到诸多社会因素和消极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萌发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思想;比较注重当前利益,精明有余而坚韧不足。现在的青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实用功利,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
2、在道德建设上存在知行分离的倾向。当代青年对责任、平等、公正、自立、纪律等基本道德规范都很认同,道德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自律性不够强,比较缺乏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实践,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
3、在机制建设上,家庭、学校、社会存在脱节现象。从我区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在基层缺乏良好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仍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难以对青少年形成和谐统一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社会中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负面作用仍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来。
4、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如今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日益改善,尤其是城镇青少年很少遇到以前那样的困难、挫折,因此,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逐步弱化,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稍稍碰到一点儿困难和挫折,便茫然失措、承受不了。有的因此消沉、怨愤甚至绝望,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
5、青少年强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常常有点“自我中心主义”。现在的青少年许多是独生子女,学习条件很好,生活比较优越,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往往不同于成年人。常常紧紧追逐潮流,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有时还有较强的攻击性,喜欢批判。
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
1、构建统筹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党委、政府应切实担当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统筹领导责任,把这项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范畴,经常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建立起必要的工作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构建协调机制,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合力。文明委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要承担起组织协调的职能,使全社会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合力。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部署,结合实际,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总体安排,把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密切合作。同时,要加强联系沟通。通过建立工作协调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专题工作研讨制度等,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
3、构建督查机制,促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贯彻落实。一是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督查机制,强化日常督查,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迅速、准确、有效地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有关部门工作的真实情况,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提醒,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和指导意见,促进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三是要在督查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各部门、各单位有效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通过交流、研讨、座谈、简报等形式及时加以宣传和推广,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4、构建评估机制,实现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科学评价。党委、政府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体现在总体工作部署上,将完成情况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之中。要结合各部门的职能特点,将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进行详细的目标分解,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部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评价。
5、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在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中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聘请校外辅导员,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特点和规律,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兴趣爱好开展富有实效性的德育实践活动,架起学校与社区、家庭联系的桥梁。二是要担负起培训社区德育工作人员的职责。学校应积极发挥其懂教育的优势,定期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基础教育理论和简单教育技能的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德育工作水平。
6、充分发挥基层党委政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平台作用。各基层党委政府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工作计划,加强领导,健全网络。一是要整合设施资源,把各个方面的设施资源进行统筹整合,使现有的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筹建综合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搭建学生德育的新平台。二是要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各类志愿者和校外辅导员的特长和优势,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三是要整合活动资源。要积极主动与学校、家庭联系沟通,抓住各种有利机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构筑未成年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活动舞台。
7、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一是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的同时,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二是要实现教育角色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家长应从单纯的教育者变为共同学习者,家庭教育要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提倡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三是要实现家庭教育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要引导鼓励家长主动走进学校、融入社会,参与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中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伟大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下,定会开创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