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时间:2024-12-26 14:25:08
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全文共1435字)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倍受社会关注,也是历年“两会”的热点。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创新和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一、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都为选修课,并且只在大三或大四才开设。指导方式单一,多是通过讲座讲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知识介绍的多,能力培养的少,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有些高校只注重就业率,忽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长远发展,导致毕业生盲目就业,为今后择业埋下隐患。

二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就业期望值很高,对就业的严峻形势不敏感,对自我认知不清晰、眼高手低、总想一步到位,无法正视实际存在的差距。另一类则崇尚“慢就业”,以时间上的错位避开就业高峰,实则是对现实压力的逃避,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不断尝试的信心,只能坐以待毙,逐渐成为“啃老族”。

三是各方缺乏信息互通交流。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和高校都设有就业促进机构,但由于隶属关系,政策适用性等问题,还没有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直接表现为学校不了解就业政策,政府不掌握学生情况,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缺位,最终损害的是广大毕业生的根本利益。

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帮助毕业生尽快完成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增强就业的主动性和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一)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灵活设置课程内容,从关注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的应试性培训,转变为强调心理咨询、建立职业规划、引导创业思维的综合性指导,以“授人以渔”的理念提高毕业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将就业指导由面向毕业生转变为贯穿整个大学生涯,从大一开始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大二建立优势学科和就业兴趣点,到大三结合发展开展社会实践,大四掌握就业政策和择业技巧,以全程化的指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从而合理的规划职业生涯,自主选择就业方向。

(二)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突出对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要加强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提升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要培养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到基层、到艰苦岗位锻炼自我,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发展的统一结合,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就业指导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加强对贫困和残疾学生的重点帮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顺利实现就业,同时做好就业后的跟踪检测,及时掌握待遇发放情况和事业发展情况,确保困难学生真正实现就业脱贫。

(三)深化校企地合作,共同推动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政府部门充分发挥促进就业职能,积极践行就业创业政策,与高校和企业共同搭建沟通桥梁,为企业选才引才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周到细致地服务。在就业能力培养方面,高校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加大对实习基地的建设投入,增加实习课程和实践内容,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丰富校企合作模式,鼓励民办高校和职业学院结合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广泛开展订单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教学,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满足发展需求的人才。

(四)融合“互联网+”平台,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在政府和学校之间建立就业指导服务系统,改变就业指导模式单一、就业信息不对称等不利因素,增加就业指导的有效性,提升就业成功率。通过网站、微信、APP等新媒体的信息互联,实现资源整合共享,把就业指导、求职分析、政策解读等各类服务搬到网上,让学生随时随地享受“一对一”的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让就业指导不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沟通交流、提高自我认知的新方式,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时性和主动性。

《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全文共143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