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时间:2025-04-06 07:11:56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全文共11228字)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物理课堂教学创设情景一议

桂阳二中陈春保

2014.12.28

课堂教学精心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下面试举几例说明之。

一、创设导入情景

一般用于授课开始。方法以教师提问、实验观察或习题解答为主,内容多有基本概念复习,定理定律应用,公式运用解题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可先做一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腊浸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

二、创设递进情景

用于讲授过程。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掌握概念,学习探求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此情景的创设要注意层次清楚,要符合解疑推理的逻辑性。

如在“透镜”一节中,第一次创设情景: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凹)透镜方向怎样?经实验得出答案后,再创设第二次情景:不平行主光轴的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会怎样?又经实验得出答案。创设情景:非平行光线射入(凸、凹)透镜后又怎样?再次实验证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就较为明确。

三、创设随机情景

这是用于讲授过程,为扩大学生思路,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

但要注意,随机创设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如“压强”教学,可就液体压强p=ρgh,固体压强p=f/s的物理含义的挖掘,在习题练习上创设情景:一定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容器,容器底部压强;人站立、行走对地面压强;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通过对四、创设求异情景

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若变换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困难。为此,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对同一物理问题的情景。如在讲究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且静止流动时液面总保持平衡的问题后,可提出设问:不同液体液面相平吗?学习漂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后,设问:一条船从海里开到河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理概念作全面分析的思考。

五、创设强化情景

目的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例如:在讲完物体的重力和压力的联系和区别后。可创设如下情景加以巩固。就重力大小和方向,对支面压力大小和方向讨论回答。这对理解压力的产生及大小和重力有关或无关很有效果。课堂创设情景应注意:

1、教师要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而选用创设情景方式。

2、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创设情景,而且必须巧妙解决创设情景所涉及的物理问题。

3、创设情景应有利于教师“搭桥”,学生“过桥”,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梯度。

总之,创设情景必须把需要解决的课题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知识基础的事物之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达到掌握本质,领悟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这些情景问题的辨析,强化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想法

上埠镇第二中学刘红艳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成为影响民族生存的基本因素。所以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高低。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作为人才的培育者——教师,责任更是责无旁贷。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这些人才的能力与思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更是学生是否能成才的关键。

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发现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人觉得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Www.):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1、运用故事、生活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心理学表明,人对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有较高的需求。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八年级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大家将从这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再引入2014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在讲物理是有用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 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2、通过实验、实验问题,创设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①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的气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什么吹不起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②通过实验问题创设情境。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

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抡,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 ……此处隐藏6593个字……理.

开始几周的课堂教学和书面作业,学生往往因语文水平有限,口头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不高,对说理题的回答总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有话写不出,有理讲不准,口罗口罗嗦嗦.教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理解学生初学物理时的困难,然后作出示范性的答题.开始几周不作过高要求,只要他们答题时能用“物理语言”回答清楚就行,以后慢慢引导,要求也逐步提高.这样学生回答问题时胆子就大了,脑子也开动起来了,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尽人意,也要鼓励他们,肯定他们能动脑筋的一面.有位学生在回答第三章第二节“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这些噪声?”时说:“把教室里的空气抽了,噪声就没有了.”还有位学生问:实验室的温度计为什么不做成和体温计一样,离开被测液体仍能读数呢?教师对学生这样的回答和问话,应表扬肯定他们动脑筋的一面,同时给他们予以纠正和解释,学生们高兴得不得了.

初中物理入门阶段,应着重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害怕心理上下功夫,不必担心这样做会降低标准,影响教学质量.只要我们不放松要求,坚持目标,随着学生思想品质、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深层次变化,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地可以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稳固扎实的基础.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入门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分科学习的取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好奇,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入门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一、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初二学生一开始的那种好奇心和迫切情绪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2014年秋季使用的新教材较原教材能比较容易达到这一目的.新教材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们就因势利导,让他们看图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指出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

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科学世界”看得很仔细,减慢的课堂节奏,我们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让学生拓展知识面。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险较原教材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初中学生刚刚起步,在这段适应期里,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现在初二学生对新教材中声、光、热和电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一章第二节最后的一个条目“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学生在记录数字时,总写不正确,可以说是个小难点.教师在这里不必花很大力气讲解举例,否则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是简化些,就讲一种目前学生普遍使用的、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方法,然后在黑板上画图: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让学生写出结果就行

了.这样疏通教材,使学生不觉得这个地方有困难.另有第三章第四节的“眼睛和眼镜”,以前的教材一直把它作为选学内容,新教材是必学内容.按理说这是个难点,但由于新教材写得好,简洁明了易懂,教师就不要再拓宽加深了,学生一般学习都较平稳.而且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和实际情况,学生会觉得物理很实际有用.至于眼镜的度数这方面的定量计算,在这一阶段只限于在“科学世界”里讲解解题方式和物理量单位的问题.这样处理教材,使已经降低难度的新教材显得更平坦了,学生踏上这个轨道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三、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重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师自己看到希望。

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从课堂教学、书面作业去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接近、谈话来进行.初二学生开始学物理犹如小学生启蒙时的情景,只要老师接触他们,就特别爱说、爱问.他们问得最多的话是:“物理好学吗?”“物理怎样学?听人家说,物理难学,是吗?”那种迫切要求学好物理的愿望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给他们解释,积极给他们鼓励,并且要认真回答问题,不能敷衍他们,要让他们有信心学好物理。

开始几周的课堂教学和书面作业,学生往往因语文水平有限,口头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不高,对说理题的回答总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有话写不出,有理讲不准,口罗口罗嗦嗦.教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

理解学生初学物理时的困难,然后作出示范性的答题.开始几周不作过高要求,只要他们答题时能用“物理语言”回答清楚就行,以后慢慢引导,要求也逐步提高.这样学生回答问题时胆子就大了,脑子也开动起来了,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尽人意,也要鼓励他们,肯定他们能动脑筋的一面.有位学生在回答第三章第二节“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这些噪声?”时说:“把教室里的空气抽了,噪声就没有了.”还有位学生问:实验室的温度计为什么不做成和体温计一样,离开被测液体仍能读数呢?教师对学生这样的回答和问话,应表扬肯定他们动脑筋的一面,同时给他们予以纠正和解释,学生们高兴得不得了。

初中物理入门阶段,应着重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害怕心理上下功夫,不必担心这样做会降低标准,影响教学质量.只要我们不放松要求,坚持目标,随着学生思想品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深层次变化,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地可以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稳固扎实的基础。

教师:李晴

频道推荐相关范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全文共1122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