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班模式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怀着对教育的敬畏,带着对知识的渴望。我异常积极地与70名校长一起投身到市教育局、市电大联合举办为期2周的农村校长高级研修培训班的学习中,十几天来,我们聆听了市内知名教授、专家、校长的精彩专题讲座,收获丰满,感触良多。每一场讲座,都是一次头脑风暴,都是一次丰盛的思想盛宴,洗涤着我陈旧的教育思想,赋予了我新的教育智慧,点燃着我新的教育激情。这次研修培训对我这样一位新校长来说,如一场场及时春雨,为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如何着眼本校实际,谋求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我的学校地处美丽的**县最北端的一个偏远集镇,说其偏远自然与宁静相辅、与生态相融,这里是三万亩野樱花的聚集地,是天然溶洞的分水岭,是宋代黄庭坚大诗人枝头书院的原址。学校于山亘田野间按一校两部三区的布局呈梯队排列着,与青幽幽的山、涓涓的泉水、耕作的人们、稚嫩的学子构建了一所既古朴又不乏现代色彩的生态校园。学校有教学班级10个,有教师32人,学生520人,有5个村级教学点,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对于山区学校而言,一人一校、复式班、单班教学本也不算什么稀奇事,但是像我们这样九个年级都是单班教学的并不多见,而且我们还承担了3-9年级269名学生的住宿与生活护理任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想:一所学校具备怎样的教师决定走什么的办学之路。结合这次学习所得,下面,我就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应对策略谈谈我的个人拙见。
一、客观现状分析:
(一)师资年龄两端分化、梯队建设难以形成。我校的教师分两种:一种是特老、另一种是特小,老教师有境界却难跟形势做不了事,对这类教师而言“电子白板、网络备课、远程信技”等等就像一本本无字天书,只得望而兴叹,坐等退休;“小教师”年龄小,多数是新招聘的教师,这类教师学业知识面较宽,有难得的教育激情,可是,一到岗位,还没来得及思考便也匆匆进入了课堂,这些教师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和基础,对教学的研究不深、不透,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普及与深入,老教师是无法指导他们的,真正的教育梯队无法形成。在我校“传、帮、带、师徒结对“工作基本上是倒过来的。
(二)、单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教研倍受牵制。在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生源不足(尤其是中学),办学规模小,师资力量单薄,行政部门为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将中小学捆绑办学而成。那么,单班教学很自然成为了学校的教学主模式,较多班学校模式而言,教师的教学教研相对独立,缺乏团队研修、同级竟秀、平台创建等意识,多数人满足于常规性的上下课,淡化了对教学研究的创新和激励环节,学习动力不足,研讨氛围不浓。
(三)专业结构比列失调、学科均衡力不从心。对一所袖珍学校来说,要进行学科专业对接是一件很难的事。小学教师教初中、初中教师教小学,语文兼修英语、理化兼任音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大多教师都得进入”十指弹钢琴”的状态,也就是说“你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所列工作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所以教而不专、专而不精成了学科质量提升的重要瓶颈,学科发展不一,教师疲于应试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家庭教育基本为零、质量提升举步维艰。在我们学校就读的学生基本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寄养式的留守儿童,另一种是家庭条件极为薄弱的学生(含精准识别对象),这些学生大多处于寄养或在校寄宿,又或是由老人租房看管,但凡经济条件好点的又或是学业成绩优秀的都会转入县城或是大型学校就读。这样一来,极端制约着学校整体质量的突破,教师的付出与回报无法成正比,久而久之,教师的的倦怠情绪滋生,“跳槽”便成了多数人坚定的目标。除2个定向师范生外,年轻教师基本都干不到3年。
二、思考与策略:
(一)、搭建多重平台、迅速炼就教师“十指弹钢琴”本领。
主要策略:
1、把名师请进课堂。目的: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采取巡、观、推门听课等方式对教师常态课堂进行整性评价,对一些薄弱课堂予以分类汇总(比如;填鸭式、放羊式、虚幻式等常态课堂)并聘请知名教师深入课堂现场指导。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确保活动每月开展一次。
2、让教师走进名校。目的:培养发展潜能较大,稳定性较高的教师成为校本名师。学校教务处分小学部、中学部确定人选,人员要涵盖到大多数学科、班主任,一学期组织教师走进名校学习三次(每次2-4人),时间一周起。
3、做实常规教研,细化奖励办法,强化课堂双向监控。目的:促进研用结合,防止教学与教研两张皮的现象,积极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构建网格化人事管理、采取“平移式”或是“填补式”的方法解决教师异动带来的工作不便。
主要策略:
1、整体筹划学校管理格局、学科教学格局、后勤服务格局,建立网格式整体把控体系。目的:对学校教师进行全面定岗、定职、定责,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良性运行。
2、制订异动教师与对接教师结对子工作制度。目的:通过平移或填补,增进工作的实效性对接,保证整体格局动而不乱。
(三)、组建校园家化工程服务团队、降低学生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教育遗憾,培养教师团队精神。
主要策略:
1、充分调动、发挥二线教师(老教师与特殊教师)的教学辅助作用,组
建校园家化工程服务团队。目的:进一步让老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上来,增强全校教师、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
2、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学困生与住校生为主对象,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目的:解决学生家爱不完整问题,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读好书、做好人的良好品质。
3、积极创造条件,实行教师住校制度,记录教师成长轨迹,推介教师业绩事迹。目的:促进教师成长,彰显教师成就,培养教师献身教育无所惧的教育情怀。
(四)、筹建校本教育基金、多渠道增加预算外收入,保证教师福利待遇。
一是继续争取党政重视,增加教师边远补贴,班主任工作补贴;二是积极争取社会及其地方成功人士资助,设立学校教育补贴与奖励基金。目的:1、补贴教师工资,让工资低的年轻教师达到全校教师工资平均水平;2、奖励长期在校执教的外籍教师,奖励对学校做出业绩贡献的骨干教师。
“人心齐、泰山移”。随着社会信息化迅速变革的脚步,沐浴着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培养一支有专业素养,有职业精神,有教育情怀,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是我们光荣的使命,也是每个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坚信:只要我们工作思路清晰、前行脚步坚定,解决我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指日可待!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