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科学课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4-12-25 07:49:08
科学课的语言艺术(全文共3158字)

科学课力求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磨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科学课要上成科学样,既要有科学课的结构、科学课的层次、科学课的活动设计,更要有科学课的语言。即科学课的语言也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导入的语言艺术

采用创设情景来导入课题,学生立刻被课堂内容所吸引,从而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例《了解空气》一课的导入:

师:(用神秘的语气说)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专注细听,继而争先恐后地说是风声。

师:(用舒缓的语气朗诵)有一首诗这样描写风: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枝摇曳时,风正从我身边走过。谁见过风?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当树叶飘落时,风正与我擦肩而过。

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风是怎样形成的?

生:空气流动形成风。

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今天把这个客人请到教室来,好不好?

生:好呀!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把这个客人请来?

优美的文字描述,让学生欣赏和体会文字的韵律美,再加上老师要把这个客人请进来,使学生一下子对研究空气产生了兴趣。

二、教学的语言艺术

1、“你知道哪些事?还有什么问题?”    

当今,学生置身的是一个信息社会,通过电影、电视、书刊、特别是网络等信息渠道,使他们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一些课文的部分内容学生已经了解,或许比老师了解的还要多,还要深。

因此,教师在新授前必须了解学生既有的认知水平,“你知道哪些事?还有什么问题?”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走,真正达到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目的。

2、“你想研究什么?你打算怎样研究?需要什么器材?”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结论。如《纸的研究》一课,教师只出示各种各样的纸,“你想研究什么?你打算怎样研究?需要什么器材?”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问题、自己确定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相反,传统的教学观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按教材规定的内容和顺序教,手把手地演示实验,得出结论,再由学生按老师做的也做一遍,再次验证了结论,一节课也就ok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需要。传统的教学的结果可能是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而创新意识不够。

科学课创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如《淀粉的观察》一课中,发给学生两包淀粉,“你们打算看样做呢?还需要什么?”又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而形状迥异的物体,一般是这样提问的:“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它们哪个大一点?哪个小一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实际上,教师可提一个简单、模糊的一个问题:“看了这两个杯子,你能告诉同学们什么吗?”不给学生一个框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思维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3、“这些问题,你们说说先研究哪个?”

“好,大家想法差不多,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先来研究吧!”

在科学课中要注意找准“聚焦”,聚焦就是学生都对这一个问题感兴趣,只要一提出,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就有了探究的兴趣。因此,对于教学内容,不能照本宣科,泛泛然“讲教材”。 “这些问题,你们说说先研究哪个?”“那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先来研究吧!”这样的提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

学生去研究自己选择的问题,兴趣更大,也显得更轻松、愉快!当然,课堂教学中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用学到的方法自己去研究。

4、“谁还有什么好的发现(意见、建议、方法)?”

笔者在教学《了解空气》一课时,就纸的奇遇作了一个延伸实验。怎样让纸湿?目的也为下一个“换空气”实验作铺垫。

师:谁有什么好办法让纸湿?

争先恐后地、用手比划着抢着说斜过来,斜过来……

师:谁还有什么好方法?

一个学生举手说:还可以用针在杯子底上扎个洞。

用针在杯子底上扎个洞,不可以吗?当然可以。然而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一步一问,牵着学生的鼻子,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赶紧“启发”,一听到正确答案就“万事大吉”,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用针扎个洞”这个答案也许早就封杀了。

在科学课中,特别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有个别学生学对了,教师仍然要“磨”他们说出理由;即使大部分都同意了,教师还是要问“有没有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创新。

5、“你能对自己和小组的同学在这节课的学习作一个评价吗?”

“你怎样评价我们今天做的这个活动?”

《科学课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团体合作精神,在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一节课结束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将他们在探究中那种妙不可言的感受和灵光突显的感触表达出来,既是对自我的肯定,又是对他人的促进。

三、疑问的语言艺术

教师往往习惯于把提问的问题讲完,然后再由学生思考。这样,固然课堂上显得有序,但缺少了一种生动、热烈的场面,缺少了一种科学课的活力。事实上,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已积累了许多课本上的知识,有些内容不必安排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提问中把问题说一半,学生也会领悟教师的意思。

如笔者在教学在《淀粉的观察》一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已知道了有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提问学生:

师:土豆里面含有淀粉,所以我们在切土豆的时候……

生(抢说):刀上有淀粉,白白的。

生(举手说):我妈妈在烧汤的时候,加入一些泡土豆的水,汤就变的稠稠的……

又如在教学《了解空气》一课中的纸的奇遇时,我把杯子一边倒扣入水,一边说:“老师把杯子倒过来,直立着扣入水中……”,学生马上在位子上抢着说:“纸不会湿,纸不会湿”,也有学生表现出疑问:“不会吧,湿的!……”

教师不需要问学生纸会不会湿,学生马上理解教师的意图,随之带来的效果是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了。

四、平等的语言艺术

《科学课标准》中倡导的是师生平等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学的过程。教师绝不能显得高高在上,从而形成教师主导、操控,学生依赖、等待的局面。教师要倾听、关注孩子,并以十分真诚、愉悦的态度与孩子交往,要有善于用语言拉近学生,使学生感到一种平等的感觉,学生才会主动想、积极问、敢于问,创造欲望激活了。如这样的提问: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

师:同学们都没问题了,老师有个问题,大家帮我解决,好不好?

简单一句话“大家帮我解决”,把教师和学生列在同一位子上,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自己是平等的。

又如当教师漏了什么,学生提醒了老师,教师马上可说一句:“这位同学听的很仔细,老师忘了,他能提醒,老师谢谢你!”当学生说出了连教师也不知道的课外知识,教师也不妨说一句:“有很多同学的知识很广,可以当老师的老师了,老师向你学习!”

五、激励的语言艺术

一位成功的家长在介绍他成功的经验时说:“我每天努力使自己做到表扬我的孩子三次以上!”可以设想一下,每天在“笨蛋”、“蠢猪”“傻瓜”声中长大的孩子有多大的自信!

因此,对学生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教师更要善用激励的语言,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常用的激励语言有:

“真聪明!”、“真了不起”、“值得大家学习”

“**你真棒!”、“你真行!”

“很好!”、“不错!”

“老师把***奖励给今天表现最棒的同学(小组)”

“这个问题提的真好!”

“再仔细想一想”、“谁帮他一下”、“相信你一定能答对”

“猜一猜,试一试”……  ……

六、总结的语言艺术

“谁能完整的说一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收集到的事实或观察到的现象,是非常零乱的,在归纳、分析、整理时,教师要注意相信学生,不怕出乱子。如在《一片完整的叶》一课教学中,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得出了关于对叶的几种共同的认识,但这些认识是零乱的,无序的,如果老师提出“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植物的叶有哪些特点?”就会引导学生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来认识问题。

“能把你今天的收获向大家说说吗?”或“哪一组(哪一个同学)自愿把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时间过的真快,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在和老师说再见之前,你还有什么话想说吗?”

“关于本节课,你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关****你觉得还可以研究什么?”

在总结中,一方面让学生就本课教学知识点进行小结,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总结今天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从而唤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课外进行探索未知的活动。

我们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的教学语言事实上也反映了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尽管教学语言并不能完全诠释教学理念,但是教学语言的确反映了在科学课程的改革中一个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变革,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体现了科学课课改的精神,从而使科学课表现出了科学样。

注:以上选用的教材均选自教科版《科学课》

参考文献:

1、部分《科学课》杂志;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科学课程论》,余自强,教育科学出版社

4、《现代教学设计论》盛群力、李志强编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5、《实验教材通讯》西安雁塔区专辑第12期。

《科学课的语言艺术(全文共315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