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转型、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动能,乡村产业兴旺迈出坚实步伐。
一、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有力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2亿斤以上,202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75.82万亩,粮食总产12.8亿斤,同比增长1.09%。肉蛋奶、水产品、蔬菜等优质农特产品种类丰富、供应充裕,2021年全县生猪出栏65.1万头,同比增长58.7%,年末生猪存栏38.6万头,同比增长81.56%,全县油料产量4.04万吨、蔬菜产量53.64万吨、牛奶产量22.94万吨、水产5.2万吨。
二、现代农业提升创建成效显著
成功创建全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安徽特色农产品(螃蟹)优势区、安徽省优质专用粮食(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省级示范基地4个,2019、2020连续两年获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
三、优势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全县初步形成沿浍及浍北40万亩优质专用水稻产业区、沿淮8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区、以现代牧业为龙头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以新希望六和为龙头的年出栏200万头猪产业一体化产业区、沿淮无公害蔬菜产业区、县城周边特色瓜果产业区、20万亩河湖生态自然增殖区及6万余亩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区等优势产业区。城关镇沟东村(酥梨)、沱湖乡大岗村(稻虾)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小圩镇大王村、大圩村、沱湖乡大岗村、浍南镇肖许刘村被认定为稻虾连作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四、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专用粮食快速发展。全县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93.4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6.9万亩,全县粮食总播面积稳定在175万亩以上,建成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20万亩。畜禽养殖加快升级。推进畜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县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220家,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4个、市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8个。引进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年出栏200万头猪产业一体化项目,配套建设年产36万吨饲料厂和5万吨肉制品精深加工厂。稻田种养发展迅速。全县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6.5万亩,建成百亩示范点74个、千亩示范片9个、万亩示范区2个,形成稻—虾、稻—蟹、稻—鱼、稻—蛙及综合类等5大类稻田综合种养典型模式,招商引进润博、聚实、磊源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沱湖、浍南、小圩、申集4个虾稻生产板块初步成型,亩增效益1500元以上。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等65家,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3个、省级蔬菜标准园5个、市级蔬菜标准园12个,建成年产500万株以上蔬菜育苗中心1个,建成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6万亩。特色种植多元发展。扩大食用菌、瓜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成众兴菌业、伟成菌业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15万平方米,建成草莓、西甜瓜等基地3万亩,建成葡萄、猕猴桃、酥梨等水果基地2万亩。
五、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全县建成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园区2个,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2家。可牛了乳制品有限公司年产16.5万吨高端低温液奶项目,一期投资4.13亿元,2021年10月竣工投产,第一年加工产值可达4亿元,第二年加工产值可增加到10亿元以上;蚌埠希望食品有限公司年产5.6万吨肉制品及速冻食品加工项目主体厂房建设完成,正在安装设备,预计2022年4月投产,年产值可达15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培育。全县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0家,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10家。联合体培育。全县培育省级示范联合体11家,带动合作社68家、家庭农场59家,带动农业企业和农业大户19个;培育市级联合体25家,其中畜牧业6家、粮食种植2家、蔬菜种植3家、粮食加工业5家、水产业2家、稻渔综合种养3家、果树种植2家、蔬菜加工2家。
六、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全县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90个,其中地理标志产品1个、绿色食品38个;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
七、农业新业态日渐活跃
推进特色电商小镇和电商示范村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成省级电商示范镇1个、示范村6个、示范点4个,到村电商服务网点199个,培育农村电商经营主体400余家,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全省最大的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创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20多亿元。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全县创建国家AAA级景区2个,四星级酒店1家,省级优秀旅游乡镇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9个,省级研学旅行基地1个,星级农家乐和旅游餐馆18家;沱湖乡获评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沱湖景区实现3A级景区视频监控信号接入省厅平台,淮河村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全面完成,秀之舞牛角工艺品在全国特色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沱湖螃蟹获评安徽省省级招牌名菜,大岗村利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专项资金1000万元,引进专业旅游公司建设民宿、研学、亲子游等项目,即将投入运营。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167个,围绕“一山三湖一水库”,推出了以沱湖景区、天井湖景区为代表的水景游览旅游线和以大巩山樵子涧、沟东梨园、现代牧业、美丽赵庄为代表的生态观光旅游线等4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城关镇沟东村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沟东梨园为重点,推出冬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1条。推进数字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物联网生产示范,全县培育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1个,建立省级农作物“四情”智能监测示范点1个,培育数字农业基地2个。推进智能化生产装备应用,机器人广泛用于粮食加工企业,天麒面业、东博米业、顺鹏面业等采用机器人码包,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推进无人机飞防服务,全县无人机飞防服务组织达27家,拥有无人机100余台,年飞防面积达40余万亩。推进管理数字化,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全县107家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进入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对接安徽省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对各农药经营户、农药使用单位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单位经营情况实行数字化监管;建成长江禁捕重点县渔政监管多元联合感知平台,保障国家级银鱼种质资源保护区24小时监管无死角无盲区;建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数字管理平台;建立土地确权信息数据库、农经综合管理平台和农村宅基地网上审批平台。推进服务数字化,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县建设益农信息社215个,配备信息员222人,公益、便民、电商、培训4类服务资源入驻省益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生产服务数字化,建成农机远程智能设备控制系统、植保无人机远程管理系统,对全县2000多台套加装远程智能设备农机和100多台套智能植保无人机、植保机器人等社会化服务实行远程管理。
八、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快速发展
全县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380个、家庭农场1682个,培育国家级新型农业经营示范主体3个、省级示范主体69个、市县级示范主体233个。全县培育耕、种、收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72家、机械化育插秧服务组织28家、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组织43家、综合服务组织2家。2021年我县获批全国农民合作社整县质量提升试点县和全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健全
成功创建安徽省第三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成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个,建立乡镇快检站35个,累计完成检测数据上传35000余条,合格率为99.8%;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企业68家,2021年开具合格证达1.6万余张;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在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注册农产品生产企业107家,15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实行“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
十、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增强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坚持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全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13.36万亩。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0多万亩。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建成粪污处理中心5个,日处理粪污能力达83.4吨,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8.8%;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建设省级秸秆环保示范产业园1个,建设秸秆收贮中心26个,培育规模企业38家,培育秸秆经纪人105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其中产业化利用率达60%;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40.2%,农药利用率达42.1%,连续4年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加强农膜及农药包装袋(瓶)等废弃物回收处理,全县共建立村级回收点233个、乡镇集中回收站14个、县级处置中心2个,2021年全县共回收各类农业废弃物880吨,农膜及农药包装袋(瓶)等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加强农技推广,累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种植2400余万亩、农作物配套高产栽培技术700余万亩、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450余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优质品率9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4.5%。加强农民教育,持续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累计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县培训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535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县保有各类联合收割机4200多台、大型拖拉机3600多台、插秧机1000多台、打捆机400多台、秸秆还田机900多台、粮食烘干设备150多台套,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2%。
2022年5月7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