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播撒真诚的种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播撒真诚的种子》
小学伊始,启蒙老师就教会咱们“朋友”这两个字。不音世事的我们,脑壳中装下了“朋友”这个词,却远不懂它深刻的含义。
时间如白驹过隙,斗转星移。转眼,“朋友”这个词已陪伴我们走过了十来个春秋。
“朋友”真的很深奥、很神秘,始终无法揭开其面纱,至今也没能完全明白它的内蕴。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的人生路程中,友谊一直陪伴着自己。是友谊陪自已走过那黑色地带,是友谊陪自已走出那令人迷茫的大草原,是友谊陪自已冲破那令人窒息的灰色天空。
可是,它有一个前提,在友情土壤里,你必须播种真诚的心……
撒下真诚的种子,你将收获绿草如茵的友谊;
撒下真诚的种子,你将收获绚丽多彩的友谊;
撒下真诚的种子,你将收获妙不可言的友谊。
播撒真诚的种子 高一年级“五四”演讲稿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时,我们什么也没有带来,却又什么
都带来了。等待我们的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情的天堂,有味道的人生。因为友谊在你身边,只是一直无言,默默为你撑起一片晴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诗人李白的友情,好深!然而,我不要,我只要真诚的友情就好!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这是诗人白居易的友情,好浓!然而,我不要,我只要真诚的友情就好!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诗人杜牧的友情,好纯!然而,我不要,我只要真诚的友情就好!
我需要简简单单,纯纯粹粹的友情,因为我喜欢,我热忠于此!
朋友们,撒下你那颗最真诚的心,友谊之树,不会枯萎,四季常青;友谊之花,不会凋谢,常开枝头;友谊之泉,不会干涸,细水长流……
演 讲 人:高一(16)班 张乐
指导老师:陈 斌
二○○六年五月四日
第二篇:播种真诚,播撒真爱
播种真诚,播撒真爱
在这么多经验丰富的班主任面前来谈当班主任的经验实在是不敢当,在座的各位,比我有经验的多的是,我在此只是简要的谈谈我做班主任的一些感受。
在平凡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对学生充满真诚,付出真心,播撒真爱,就能换来学生的理解、尊重、支持和配合,会为迷惘的学生打开一扇扇心灵之窗,会让金石顿开,坚冰融化。
作为班主任,扮演的角色是多变的:有时是一个宽容慈爱的妈妈,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有时是一位勤劳的清洁工,及时扫去孩子们心灵上的尘埃;有时更是一位严格而公正的执法者,有着一双能洞察孩子们心灵的敏锐眼睛。所以,在工作中只有不厌其烦,不厌其细,真诚关爱,真心呵护,就会赢得学生的信赖,班主任的工作才能奏效。
一、 只有规矩,才成方圆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学生60来人,班型大,这就加大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向学生明确提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依照规章制度管理班级,比如卫生管理制度、学习评比制度、班干部职责、小组长职责等等,包括走廊窗台上的花及教室的门窗、灯等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这样也解决了班主任工作的繁忙。制定的原则是班级的事,事事有规可循;班级的人,人人按章办事,并且保证监督检查,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并进行周小结,月总结。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颁发喜报,向家长汇报学生进步的可喜成绩,这样学生有了上进心,积极性很高,班级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班干部优等生没有搞特权的,人人依法办事,从小养成了按制度办事的习惯,在这种手段的制约下,学生养成了严谨认真,踏实做事的习惯。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我经常跟学生说:“我们这个班(更多好文章请关注wwW.),就是一个大家庭,无论老师,还是同学,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就必须大家一起努力,必须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二、 没有不可融化的冰
在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对后进生的教育是最劳神费心却又收效甚微的苦差事,尽管如此,我教育的一个原则是绝不放弃一个差生,哪怕他再无药可救,因为我坚信世上没有不可融化的冰。
无论这个学生的思想多么落后,学习差的一塌糊涂,他也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尤其是来自老师的关爱。作为教育者的技巧就在于能够机智、敏锐的看到孩子们那种要求上进的心理,给予信任,加以适当的引导,我们应注意把握不同学生的思想脉搏,因人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的思想工作才能奏效。
我们作为教师,对差生的态度是“恨铁不成钢。”由于只是单纯的恨,于是产生怨恨、厌烦甚至放弃的想法。在教育工作中我变恨铁为爱铁,并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把他们变成钢。对于后进生,我们只有发自内心的关爱他们,不歧视他们,才能把握住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我班的明志鹏,精力总是那么旺盛,每天学生挂在嘴边告状的也多数是他,小到上课随便拿别人的纸笔,或是在走廊推搡别人,更有甚的是在操场上打架,多次惹下祸端让我头疼。有时严厉的批评,但转身就忘了。有一次又和我班的同学在外面发生了冲突,我把他们叫到面前还像两只斗架的公鸡,高昂着头,谁也不服,有时真想对他们大动肝火,但以往的经验告诉我,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还影响了
其他同学的心理情绪。于是我采用迂回战术,用软功来感化他们。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他们讲,还有一年就要小学毕业了,为什么不和同学友好相处,给大家留下好印象呢?同学一场,师生之情,是求之不来的缘分,为什么不珍惜呢?有什么不公平的事,找老师说,老师会给你们做主,也会还你们公平。他们好斗霸道的眼神不见了,流露的是羞愧,是不好意思,高昂的头也低了下来。针对这件事,我又因势利导,教育全班学生要与人为善,对他人要宽容大度,要有谦谦君子之风,并把富兰克林的一句话推荐给大家,让学生领会品味:“以谦恭对待上司,说明我尽职;以谦恭对待同事,说明我明理;以谦恭对待弱者,说明我有德。”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再加上其他同学的榜样作用,明志鹏收敛了好斗好动的性情,变得安静乖顺了,我又把擦黑板的任务交给他,他感觉老师很重用他,总是尽心尽力的完成,很少有差错。平时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表扬鼓励,他进步很快,学习也大有长进。
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我们不能希望一蹴而就,丑小鸭可以变成白天鹅,这中间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只有用爱为原料,用心去打造,用时间去推敲,就没有不可融化的坚冰,因为孩子都具有可塑性。
学生总有先进与后进之分,将工作重心放在转化后进学生上,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但先进学生的思想工作也不容忽视。
三、 响鼓还需重锤敲
我们多用赞许的目光看待先进学生的长处,而不大注意他们的缺点不足,即使 ……此处隐藏3469个字……。只要你始终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同学们会敞开胸怀接纳你的,那时,你将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的五彩斑斓。加油哟!老师永远支持你!”在给他的便条的同时,我迅速找到了班上几个得力的同学,让他们嘱咐其他同学,要敞开自己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他,不可以让他无法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同学之间的友爱。有一天,我感冒了,而且比较严重,课也不能够讲,就让学生做作业。下课后,飞飞找到我,给我一张便条,写道:“老师,今天上课时,我发现您感冒了,好象还有点严重。您弄药没有?您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老师,您辛苦了!”看完之后,我不禁热泪盈眶,为我自己,也为飞飞这孩子,我坚信,他心底的坚冰已经融化成了涓涓细流,滋润着他自己、同学以及老师的心田。他已经学会了关爱他人。不管以后他在学业上是否有所作为,但至少他是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
二、尊重——播下平等待人的种子
有一句话,曾经震撼了许多教师的心灵:请把学生当人看。是啊,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
得到教师的尊重、理解,渴望享受快乐。我曾在一则消息上看到,“在西方的很多学校,有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师与学生谈话,必须蹲下来,与学生平等。”据我了解,现在我国有不少幼儿园也提倡“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深刻地体现了尊重应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尊重是师生沟通心灵的桥梁,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新课程改革中也强调“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是为了每一位学生自主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这些说明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自主发展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那么身为教师如何尊重学生呢?陶行知先生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行知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到。”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其实教育可以如此简单,那就是尊重你的学生。尊重你的学生,你必将换来学生的尊重,平等待人的种子就这样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三、宽容——播下善待生活的种子
宽容是一种境界,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教师在工作中具备宽广的胸怀,就要做到严而有度,宽而有节,对犯错误的学生能给以充分的时间,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增强其改过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到变为主动自我教育。
上了小学三年级,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一直以来,学生预习的效果很不令人满意,就连最基本的朗读课文也没有做好,于是那天我来了个突然袭击。这篇课文我早已布置了预习,而且布置了两次,并再三强调课文至少读3--5遍。我先随意点了一小组轮流读课文。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不是读错了音,就是多字少字,疙疙瘩瘩,很是生硬、别扭,显然没有认真预习。一股无名火直往胸口窜,好不容易按捺住,问道:“课文读满5遍的请举手。”环顾四周,少得可怜,竟然只有两只小手举着!原本一直引以为豪的几个优等生居然也无视我的要求,你头再低,脸再红,也不解我心头之恨,太让我失望了!“读满4遍的举手!”寥寥无几!“读满3遍的举手!”不见起色??我努力强压怒火,又问道:“哪位同学,如果认为自己不需要读满3——5遍,就已经能把课文读通读准了,可
以提出申请,只要到我身边来读一遍,过关了,就可以不用再读。”结果四周一片死寂。我彻底绝望,心里不住地对自己说:他们还是三年级的孩子,自主能力要差些,要保持平和的态度去耐心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于是我说:“老师给你最后一次改正的机会,现在给你们三分钟时间把课文读熟!”
接下来,学生们一阵忙乱。有的开文具盒找笔,有的翻书找本子??短暂的热闹之后,教室里书声琅琅!望着他们小脸蛋因为激动显得红扑扑的,眼里盛满了愧疚。多可爱的孩子!这瞬间,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油然而生,顷刻,又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田!我暗自庆幸!如果当时,为出一时之气,解一时之恨,作出草率、错误的决定,结果会怎样呢?还会有这样幸福的收获吗?
教育是对心灵的浇灌,而不是对人格的摧残。师道尊严,是饱受儒家“温柔敦厚”思想浸染,而不是受法家“严刑峻法”思想浸染的一个概念。当我们想用严厉的指责或斥骂去要求学生时,不妨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用一分宽容之心厚爱他们。我相信,这分宽容,一定会让学生受到影响,让他们学会善待生活。
四、期待——播下超越自我的种子
人人都喜欢对自己有好感的人。老师对学生有期待,学生就会从心底接受老师,并信心十足地按照老师的期待行动,往往能产生超乎寻常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对所有的学生都要有所期待。尽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不同,家庭环境各异,但只要我们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标准的期待, 学生就会向着期待的目标不懈努力,最终超越自我。
我刚转来两家子小学时,班里的一个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看上去比同龄人小了很多,一副文文静静的样子,下课时也不出去玩,只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或看书,或沉思。我惊异:这么小的孩子下课怎么在教室里坐得住呢?逐渐熟悉了以后才知道,她叫小琪,学习成绩一般,年龄比其他同学小了一岁。她下课不出去玩不是因为她不爱玩,而是别的同学嫌她小,没人和她玩。于是,以后的日子里,我的注意更多的集中到她的身上,上课时就有意让她回答问题。她的声音很细很轻,然而却令我刮目相看,小小年纪的她竟然有着独到的见解。原来她上课时不举手不是不会,而是不敢举手。于是每次她回答问题时,我都用信任的目光注视她,她的声音逐渐大了起来,举手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我见时机已到,就趁热打铁,利用课余时间找她谈心,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并鼓励她,其实只要努力,她会做得更好。接下来她的变化简直让同学刮目相看:上课时回答问题最踊跃的是她,课后作业完成最认真的是她,班级值日做的最好的也是她??自信挂在她的笑脸上,操场上响起了她的笑声。我在征得同学们意见的前提下,又提拔她为小组长。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期末考试中,她取
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她在给我的新年贺卡中这样写到:“敬爱的老师,感谢您的培育,是您给了我信心、勇气与力量,让我超越了自我。您的期待将会影响我的一生。”我欣慰的笑了。有学生这样地理解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爱教育,也爱学生。当我们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爱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心态去等待孩子的每一次进步,用爱的目光去关注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用爱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次成功时,我们就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心中的这份爱,将激励着我在教育的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用热血和汗水浇灌一株株幼苗,一簇簇花蕾,将爱的种子植根于孩子的心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