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乡镇党委主要事迹材料

时间:2024-10-28 12:12:53
乡镇党委主要事迹材料(全文共10683字)

**镇位于**县西北部,行政区划面积11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下辖28个行政村、12个自然屯,农业人口57676人。镇党委下设45个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28个),党员总数1298人。近年来,**镇党委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围绕发展抓创建,创建"五好"促发展,全镇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2014年,被国务院评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被省农委评为全省乡(镇)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2014年,被省畜牧局评为全省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先进集体。

一、打造"四型"领导班子,提高执政能力促发展

一是持之以恒,打造"学习创新型"班子。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为载体,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班子成员坚持每个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重点学习各种思想理论、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通过学习,班子成员的整体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普遍提高。2014年,**镇党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被评为全省典型,并在全省座谈会上进行经验介绍。二是以诚相待,打造"团结共事型"班子。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领导点评制度,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通过召开党委会议、阶段性工作总结会、疑难问题研讨会、书记面对面谈心等多种形式,党政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经常交流通气,协商办事,共同决策,有效地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三是坚持原则,打造"民主集中型"班子。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委议事规程》,对于重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决不搞"一言堂"和"家长制"。做到事前有请示,事中有沟通,事后有汇报。四是严格要求,打造"勤政廉政型"班子。实行工作交办制、督查督办制和廉政建设群众评议制,确保了班子成员勤政廉政。三年来,为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促进**大发展,班子成员每人年均加班在60天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几乎没有休过双休日。镇、村领导班子成员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二、建设"五好"党员队伍,发挥先锋作用促发展

一是提升党员素质培训教育。以镇党校为学习基地,将干部素质提升活动与党员远程教育、学习型党员创建等活动有机的结合一起,坚持周二干部例会学习制度、以会代训制度,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了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和习惯。一年来,共组织党员学习20余次。二是开展亮名践诺活动。每名党员佩戴党徽、党员示范户挂牌、工作承诺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和督促,以实际行动为支部和群众做出贡献。2014年,各支部承诺事项132件,已办结105件,正在办理的27件。三是推进"三培养"工程。建立了致富能手、党员、党员致富带头人"三本台帐",制定了培养计划,深入推进了"三培养"工程。2014年,全镇共发展22名致富能手党员,帮助42名困难党员脱贫,培养23名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四是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借助"七。一""十。一"等特殊历史时期,组织知识竞赛、农民职工环城跑、书法比赛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党建活动,效果非常显著。一年来,共组织各类活动16次。

三、建立"四项"长效机制,形成强劲动力促发展

一是建立工作规范机制。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核心,制定出台了创建"五个好" 乡镇党委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党委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学习制度、包村制度、分包工作战线制度等20多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行。二是建立为民服务机制。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做为一项工作制度常抓不懈,全镇458名无职党(请您支持wwW.)员主动领取了工作岗位。2014年,共为群众提供服务近万件,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抽查与普查相结合、访农户与看业绩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工作督查,每月通报一次,年终汇总,并根据《目标管理责任状》进行量化考核。四是建立目标奖惩机制。实行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根据考核得分定奖励津贴和下乡补助,并把考核得分记入党员干部业绩档案,作为年度评优评先和推荐提拔的重要依据。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为**镇的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四、加快"五个"小康建设,推进富民强镇促发展

一是加快特色园区建设,稳步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园区引领、基地壮大、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建立了红峰千亩葡萄示范园、新民千亩白瓜科技示范园、胜利千亩果树示范园、民主千亩烤烟示范园和新丰千头生猪基地、永发千头圈养小尾寒羊基地,实现了全镇经济收入与农民收入双提高。201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6.89亿元,同比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3元,同比增长17.8%。二是加大小城镇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借助省、市、县将**镇打造为全省40个重点建设小城镇的有利契机,党委积极争取财政、建设、规划、交通等部门的支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彰显特色、打造亮点,小城镇建设取得非常大的变化,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各项基础服务功能日趋完备,已可与全省重点小城镇相媲美。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快工业发展速度。采取土地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大力招商引资。几年来,共有30多个招商引资企业落户**镇,招商资金达近亿元,规模较大的企业有14家,为**镇积蓄了丰富的建设发展资金。镇政府也连续三年获县招商引资二等奖。四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改变农村新面貌。党委采取"各村自筹一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招商引资一部分"的方式,全力加强新农村建设。目前,全镇共改造泥草房2014余户,住房砖瓦化率达72%。20个村完成了自来水安装,入户率达79%。通村通乡公路硬化率达到100%,新民村实现了村内道路100%硬化。五是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始终保持社会大和谐。坚持"抓信访保稳定、抓安全保生产、抓严打保平安"的思路不动摇,集中攻坚,竭力打造"平安**",实现了"四无"(无群体性械斗、无恶性刑事或民转刑案件、无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现象、无安全生产事故)目标,为推进富民强镇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篇:乡镇党委副书记的主要事迹

乡镇党委副书记的主要事迹

该同志于2014年4月调入某某镇,担任某某镇党委副书记。虽然调至某某不到一个月,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下能迅速进入角色,有效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同。

一、学习方面。该同志能够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各项农村工作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认真学习有关于“三农”方面的法律法规,极大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自我加压,不断要求进步,努力提升综合素质。目前正在省委党校读在职研究生。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一项重大惠民举措,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该同志能够深切领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我镇现有4个新农村 ……此处隐藏6394个字……资金1500余万元,完成宜马路、顺通街、九龙街、丰收路、幸福路五条650万平方米街道建设、改扩建集镇饮水管道、新建中心客运站和营业性商品用房,种植风景树900余株,硬化、美化、亮化、净化了城镇环境。同时为保证集镇的可持续发展,专门成立了集镇管理中心、集镇发展中心,负责集镇的规划、招商、发展、管理工作,并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积极“引外龙、扶强龙、兴小龙、育新龙”,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引进东玉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成功改造原水泥二厂,新上了管桩生产线,年实现产值1.8亿元;引资1.2亿新建天恒60吨旋窑水泥生产线,预计年底将建成投入生产;投资800余万元的砂浆拌合厂正在洽谈中;投资18亿元占地7平方公里的云南省香炉山青少年野外夏令营活动基地的签字仪式已完成,项目建成后,集镇规模将由现在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集镇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文化产业、沿线经济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有个体工商户617户,年实现营业收入3700余万元;有出租车67辆,客运三轮车130辆,年实现收入230余万元;年接纳和输送富余劳动力1500余人。集镇逐步形成了集农、工、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小集镇,现被列为省级示范集镇,市级中心集镇。

优质烤烟驱动富民车轮。优质烤烟生产是旧县镇近年培育的主要支柱产业,到目前为止,收购量就占全县收购总量的四分之一。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打造烤烟专业镇的目标和“提质量、增效益、出品牌”的工作思路,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标准化栽培为前提,以qtp模式为手段,在“特”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做文章,积极探索旧县烤烟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一是以治水为突破,解决烤烟生产“命脉”。三年来,全镇共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完成了几沃水库、花园山小(一)型水库、梁家田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红桥小流域治理、高堡农业综合开发、小房子土地开发整理及旧县、白塔烟水配套等64件水利工程,完成管网配套15000余亩、水浇地7000余亩、改善灌溉面积23100余亩,治理水土流失13平方公里,解决集镇及26个村组2281户9193人656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二是以政策扶持为动力,激活生产积极性。严格执行国家烤烟生产“双控”政策,稳定面积、稳定规模,根据烟叶市场走势及烤烟生产面临的实际情况,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种烟积极性,实行苗、肥、膜、药补贴及烤房的新改建补贴,推行烤烟生产风险调节金制度,努力调动各级干部群众抓烟的积极性。并采取责任分摊、比例分成的办法,进行“一体化”管理,实行镇村两级烤烟生产目标管理严格工效、绩效考核,有效激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以质量技术为目的,打开“黄金通道”。坚持“科技兴烟”战略,进一步强化育苗技术措施, 广泛开展个性化指导与零距离服务活动,努力创办各级各类示范样板,突出抓好漂浮育苗、小苗假植、平衡施肥、适期移栽、合理密植、病虫防治、成熟采摘等关键环节与技术措施,改善了烟叶质量,提升了亩均产量与效益。xx年规模化种植烤烟19000亩(其中:优质烟15000亩),改变了靠数量增效益的生产模式,走上了以质量求效益的发展模式,创下了烤烟“双控”以来的“六个之最”。即:收购时间最短,等级合格率最高,收购秩序最好,降级损失最低,收购均价最高(均价12.73元),群众得实惠最多,实现总产值3300万元,人均增收110元,实现了政府、企业、市场和烟农“四满意”,取得了企业信赖,打开了“黄金通道”。三年来,共承办市以上各种现场会23次,树立了旧县烤烟的品牌。xx年全镇种植烤烟21147亩,计划收购287.61万公斤,预计实现产值3600余万元,农业人口人均增收120元。

教育又增强大后劲。治穷先治愚。旧县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科教兴镇”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深化学校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采取“社会捐资、政府挤资、企业(老板)投资、教师垫资、银行贷款、农民捐资”等多种方式,三年筹措建设资金900余万元,改善教育教学环境20余所,改造、新建龙海、小房子、高堡、照和、袜度、红桥六所完小,新建、改造危房9960m2,使全镇危房改造率达到了90%,等于进行了第二次“普六”,教育教学水平位居全县第一,多次得到了上级的表彰和肯定。为“科教兴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旧县发展增添了强大后劲。

新兴产业舞起强镇龙头。一是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围绕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突出特色创市场”的工作思路和“用资源换产权,用项目换资金,用企业发财换地方经济发展”的招商理念,利用交通、区位、土地资源优势,引进绿大地、祥龙亚麻公司、博胜牧场等8家龙头企业,投资3000余万元发展苗圃、油桉、亚麻、食用菌、四季香椿、日本象牙萝卜、皇竹草等多项生态农业,加快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二是抓好文化产业。围绕建成20平方公里文化产业园的目标,紧紧抓住香炉山、九龙湖、诸葛山、黄金海岸沿线自然景观及人文资源优势,积极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用市场化运作的机制科学经营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投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目前已引进了绿大地、黄金城的开发,并组建起3支农村文化业余宣传队、8个文化个体户、3个图书室、18家文化娱乐场所,为向全镇人民提供丰富精神文化产品创造了先机。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投资6万元,引进100头大河乌猪在小房子进行示范养殖,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镇畜牧业的发展。

“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典型不断涌现。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按照村“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和户“五有”(人均有一亩高稳产农田,户均有一口沼气池,有一个水龙头或一个水窖,有一幢人畜分居、整洁实用的住房,有一条通村到户的硬化道路或水泥街心路)的工作要求。定计划、定目标、定措施、定联系领导和单位,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先后涌现出乌龙箐和石山两个市级“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小房子、迟家湾、曹家房、三星坝四个县级“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它们的示范带动下,其它十四个村也红红火火开展“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几年来,镇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克服了集镇搬迁尾欠资金较大的压力(下欠890余万),克服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大压力,克服了干部调整和调动较快、人员少、新手多的压力(三年来,旧县调出38人),克服了工作量大的压力(烤烟占全县的四分之一,高速公路扩修及昆沾铁路修建征地2100余亩,涉及1600户农户,兑现资金3000 余万元),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发展速度和发展态势明显好于很多地方,多项工作受到了市、县两级的表彰和肯定。目前,旧县上下齐心协力,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集镇建设长足发展,工业企业不断壮大,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秩序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xxx”开好局、起好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默认推荐更多范文:

乡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范文

xx乡镇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乡镇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乡镇党委先进事迹材料

乡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

《乡镇党委主要事迹材料(全文共1068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