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先学后教读后感

时间:2024-09-20 21:57:11
先学后教读后感(全文共6164字)

第一篇:《先学后教》读后感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

干冲小学符光才

根据学校安排,在暑假里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 一本书,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之所以称其为“教育的革命”、富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富有实效,更在于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坚实的、先进的科学理论基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即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不能到位,就是降低教学要求,也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原因所在。只有使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到位,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变“苦学”为“乐学”。创自己模式的活动,只要我们勤摸索,多总结,一定有收获。

第二篇:先学后教读后感

“先学后教”带给我的思考

——有感于《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如今,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可是,许多教师都苦于考试的压力,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这一根本目的抛之脑后,每天都用 “填鸭式”教学和强化训练来获取一时的高分,结果学生和老师都苦不堪言,最后,只能将罪魁祸首归结为考试,久而久之,就会理直气壮地搞起应试教育。这样,不但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只能让教师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分数越要越低。

作为一线教师,我也一直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如何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了蔡林森校长撰写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后,我豁然开朗,它让我明白了其实“减负”与“提质”并不矛盾,减轻课业负担亦可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教学改革致力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转变为服务者,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蔡林森先生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正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大胆诠释,他提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一套教学新程序。

“先学后教”是建立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个现代教育理念基础上的,它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很多老师都曾有这样的抱怨:“这个问题我已经讲过多少遍了,怎么还是不会?”、“这道题目我在黑板上已经写过多少遍了,怎么还是不会做?”?我想,对于这些“辛勤”的教师来说,这的确是个残酷的现实,学生为何总是不能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为何总是不能按照老师的期盼来掌握知识。其实,当这样的问题一再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是不是我们自己出现了问题,是不是由于我们的过于勤劳害了学生。我们总是习惯将新知的探究、解题的方法、应试的技巧一一传授给给学生,把他们当作“电脑”一样接受我们的指令,按照这样的程序快速运转,可是,当他们即使能够给出正确答案时,也许他们并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 以后,当需要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就会无从下手。长期这样“教”下去,教师觉得书越来越不好教,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学生认为知识越来越难学,老师越来越苛刻,所以就导致了突出的教学矛盾。

实际上,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认知和探究的过程,教师做得越多就越背离学习

的本质。“先学后教”取得如此大的成效,也许就是因为这种方法是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当每个学生都有这种主人的责任感时,就会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加之教师的适时、适度的引导、课堂上营造的良好研讨氛围,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另外,“当堂训练”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解决新知中存在的问题、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更加给了学生一种紧迫感,督促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学生在课堂上学懂了,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减轻了课业负担,有了自己的课外时间,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请你继续关注:www.)”。

掩卷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 课堂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我也往往陶醉于自己精确、形象的表述、为了追求教学进

度而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虽然设有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环节,但是时间不足,流于形式。也许正因为老师的疏忽和急于求成,而错过了学生一次次探究的绝好机会。我们越是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就越会收到“揠苗助长”的结果。

2. 对学生自学的指导不够。“先学后教”表面上看是学生自学,教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

实则不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检测题目、营造紧张有序的教学氛围。而我在平时也尝试着对于学生的自学训练,可是经常由于自己准备不足,而让学生陷入盲目的读书中,效果不佳。

3. 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的进步。在每天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仍能保持一颗平静的

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我们平时的许多做法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可是,往往会由于我们耐心不足而虎头蛇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教育者,就应有敏锐的目光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们要在等待中欣赏点滴之美,用耐心迎接江海的汇聚。

4. 没有坚定的“吃苦”信念。在这本书的开篇,讲述了蔡校长的成长历程,“吃苦是福”

这四个字一字字地刻在了我的心里。与蔡校长比起来,现在的我 ……此处隐藏969个字……。四是这种做法培养了学困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就会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班内的中游学生。

3、学生自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有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也降低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方法告诉我们学生自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4、学生自学能减轻他们的课下负担

多年来我们就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把作业完成了,并且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

四、教学改革也是思想观念的改革

有一些老师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不是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而是简单地模仿,往往效果不佳,半途而废。殊不知,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第四篇:教师先学后教读后感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做”,自学不是单纯看书,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做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知识的处我感悟,这本身就是创新。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基础,采取不同方法与途径,只要能达到目标就被充分的肯定,这也是创新;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只有学中做,做中学,才能形成自学习惯。学生不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也养成了做事的好习惯,不依赖别人,什么事都自己动手操作,养成勤快、爱活动的习惯。先学后教的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先学后教”的可贵之处,在于让学生走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产生障碍,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先学”势必把学生一开始就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成为“后教”的依据及重点。这样的教不是盲目的,不是随意的,势必使以学定教的理念和原则落到了实处 。先学后教其实也从另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他能确保学生课上紧张,当堂达标,使得课堂教学既不向课前延伸,又不把作业推到课后。如果每堂课都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参与备课,准备所谓的“学案”,那么学生的作业就要要到后面,减负变成了增负,对学生来说不利。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能自己独立完成的就完全放给学生,教师只是点拨和引导,有的时候可以不用学案减轻学生的负担,节约彼此的时间,确保学生能在课堂上养成紧张、快节奏、一丝不苟等习惯,全面提高素质。

综合自己学习,使我明白,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让自己的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要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第五篇:《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

张丽娜

哲学家尼采曾评说人的伟大和可爱。他说: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人是一座桥梁而非终点;人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人是一个跨越的过程而非完成。他还说,人的新的荣耀,不是来自所来之处,而是将要前往的地方。蔡林森的伟大与可爱,就在于他永远去走过一座又一座桥梁,永远在跨越,永远向着前往的地方。正是这样,蔡林森心中有一块精神高地,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精神气质,体现了一种强势的精神力量。“教学革命”是蔡林森对当前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现状的大声疾呼,是他多年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凸显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拳拳之心。正如小平同志当年称“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一样,蔡林森校长将他的新著定名为“教学革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教学改革的广泛性、深刻性和艰巨性。通过对蔡校长的名著的阅读,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受到了启发。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能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自我发展的意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的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这样,课堂上有动(有序的更正、讨论)有静(静下心来,

静静地读书、思考,当堂完成作业),静中有动(紧张地动脑,学习),学习效率就特别高。反观我们的课堂,老师满堂讲,学生不一定听;老师满堂问,学生照本宣科答却不一定懂;课余作业都对,考试却一塌糊涂。这样的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轻轻松松,其实学生不动脑筋,学习效果就谈不上。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能及时、准确反馈信息,当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学生读书后,进行检测,检测就暴露出了问题,以后通过后教(学生更正、讨论,教师有针对性的精讲),能当堂解决学生自学中暴露的问题。而我们的课堂,老师按预设的问题讲(老师的预设与学生肯定不完全一致),学生按课前准备好的讲稿答(学生的准备往往是照本宣科),课余作业有些学生不能做到独立完成或根本不写。这样,就做不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节课都遗留一点问题,日积月累,问题就能成山了,与此同时一部分学生也就放弃了学习。

3、“当堂训练”,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堂堂清”,老师亲眼目睹学生做作业的全过程,便于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更正,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达到“日日清”,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效果,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我们的作业一般都放在课余,学生一晚上至少要完

成五、六门作业,大量的作业使得学生抄袭答案或应付,这样的作业效果可想而知。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真正做到了“培尖”、“补差”。优等生通过自己看书、练习,做对检测题,完成学习任务后,就当小老师,帮助别人学习,优等生就会对知识本身理解更深刻,再加上能给别人做讲解,做别人的老师,更能使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同时也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培了尖”;同时,后进生的问题也能当堂解决,当堂达标,力争一个也不掉队,也就真正地补了“差”。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达到了提高,真正面向全体,让人人学好。

在我的耳边,不时响起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殷殷要求;在我的脑海,不时萦绕的是钱学森的沉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我的身边,不时发生的仍是“满堂灌”和“题海战、疲劳战、消耗战”;在我的眼前,不时跃动的是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6个大字

《先学后教读后感(全文共616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