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拯救乳房》读后感(精选多篇)

时间:2025-04-02 07:12:58
《拯救乳房》读后感(精选多篇)(全文共6084字)

第一篇:《拯救乳房》读后感

《拯救乳房》读后感

我喜欢毕淑敏的小说,她总能用看似平淡却冷酷的字句将现实的残酷、梦想的破灭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但这需要细细品读,否则味如嚼蜡,你只会感到枯燥,索而无味,因为书中的硬道理你没去理解。于是就错过了毕淑敏内心深处对现实的批判与对生命的沉思。

《拯救乳房》这本小说是最能吸引我去阅读的。毕淑敏这样一位知名度超高的严肃作家怎么会用如此不严肃的字眼——“乳房”。她究竟想在乳房上做什么文章呢?最初我怀着这些疑问阅读《拯救乳房》。读后一切都释然了。我甚至还认为没有其他书名可以媲美“拯救乳房”,它蕴含了一层深意于其中,越看你会越觉得户名是相当名副其实。

小说主要讲的是心理学博士程远青从海外归来,得到一家制药公司的资助,登广告招募乳腺癌病人,组成心理治疗小组。于是形形色色的人物各自携带着复杂经历和对死亡的恐惧与挣扎汇聚一堂。小组在程远青的带领下逐渐成长,殊不知,一个精心策划的商业阴谋逐步逼近……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小组正是一个小社会,毕淑敏将对人的关怀、热情、悲愤化为冷静而深刻的文字,反映了笔下人物乳腺癌患者心灵深处生和死的挣扎和恐惧、爱与恨的交织、冲突、丧生的自尊、自信,读者更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

其中我认为最扣人心弦、震慑人心的角色是那个让人感叹、唏嘘、令(请收藏好范文 网WWW.)人深思、发人深省的鹿路。她是个妓女,同时她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我想许多人对于“妓女”一词都很避讳,这是一个低贱、不道德的职业,更有人甚至鄙夷她们这种为金钱出卖肉体的下贱女人。社会上不齿“妓女”的大有人在,可是又有谁能够给予多一点的宽容与理解?如果不是生活所迫、现实残酷,谁会愿意牺牲自己的身体换取金钱却受千夫所指,受尽众人唾弃?如果不是身陷绝境,走投无路,谁会愿意做这样下三滥的职业?鹿路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生在农村,是父亲的私生女,父亲死得早,就由干妈——父亲的妻子养大,家里有四个哥哥,干妈就叫她小五,待她比待自己的亲生孩子好。但在她十几岁时她喜欢的三哥得了肾衰竭,无数次的透析让家里的负担变得更重。于是她一个人跑到大城市卖身换钱寄回老家给三哥做透析,还渐渐成为了“名妓”。即使再痛苦再煎熬,她始终怀着一个信念:只要把三哥的病治好了,三哥就能和她结婚了,她就不用再做这行当了。可是这样一种畸形的单恋终究也是难逃魔掌。三哥单纯把她当做妹妹,爱的也是那个寄钱给她治病的妹妹。这样的结局只让人感到心酸。不过后来鹿路也不再自欺欺人了。

此外安疆离世的那个情景也让我印象最深刻。众人围着安疆,沉默不语,就像是在守护着一朵即将凋谢落入尘埃的小花。不过我想即使小花凋谢,也在众人心里落叶生根了。组员的离世更是对小组的考验。小组的最后一次活动,程远青发给每个人一张白纸,让大家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生命线”。大家的生命线中都有一项“乳腺癌”,可是这一项离生命线的死亡端点很远。我想那些未来的计划对于组员们来说已经不是无奈的叹息,未完的夙愿,而是对生命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

“雪化了,变成了泪。泪被温暖的风吹干,雪就变成了春天。”擦干泪水,黑夜过后就是黎明,最美好的东西一直在你身边,那就是你自己。

第二篇:《拯救乳房》(毕淑敏)读后感

《拯救乳房》读后感

刚开始时,老师介绍这本书名的时候,其实我感觉也很奇怪,拯救乳房?乳腺癌的?那应该是基本关于女性的啊,老师说男性也有乳腺癌啊,我嘟囔一句“有是有啊,但只有百分之一的概率的嘛,很低很低滴...”。但我还是非常相信老师的,不可能无聊到叫我去看一本如何来包养乳房的书籍吧?所以呢,第一想着就是买了它再看,因为我喜欢在书上做批注。征询一下老师意见后,老师劝我不要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哦,建议先预读。回想也是啊,买了书不少,可是貌似都没看完。于是乎,电脑查一下,图书馆有藏的,一条信息过去,室友帮忙借回来了,然后开始为期两天的阅读。《拯救乳房》,真的就是拯救乳房?记录乳腺癌患者的最后时光?各种猜想,我当时也不知道。

带着各种疑问,以及比较贱的室友的各种“冷嘲热讽”,开始“拯救乳房”之旅。一开始就来了一个没有任何征兆的自杀——探索如何自杀,比如死法、时间、地点。没名字没开头没结尾,好吧,作者挖了一个大坑。然后就是主角——留洋学业有成的心理学博士程远青,一个可怜但坚强值得钦佩的女子。与丈夫陪读,学业有成时,却成换代产品跟不上潮流,赤裸裸地讽刺却现实。以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毅力,披荆斩棘,只为探究自己命运的悲剧和洞察他人思维的轨迹。她,孤身一人,在“学长”富商吕克闸的“资助”下,成为癌症小组的组织者和组长。癌症小组雏形诞生,一系列的风起云涌与风平云淡也渐渐拉开帷幕。

面向社会的招募开始,千姿百态。有人骂神经病、有人觉得新鲜...谁明白这都是抱着什么心态来的。面试、甄选,有抵触、有隔阂、也有“欢快的交流”,最后,八名组员,正副组长二人,共十人。程远青、褚强、安疆、花岚、卜珍琪、鹿路、周云若、成慕梅、岳评、迎春草。这已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名字、单纯的代号,在我看来,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漫长的故事。以“乳房”作为一条线,贯穿整个小组,牵引出各种“游戏”,勾勒出一个个截然不同的生命历程、绘画出一幅幅形态各异的人生场景、反射出一幕幕缤纷多彩的爱恨情仇...

年老衰弱却善良和蔼的孤独老妇人、敏感多疑身陷折磨的都市白领丽人、前途远大一心仕途的公务员、命运惨烈身份多变的妓女、年轻漂亮冷到骨子里的硕士、性别不明神秘的人格分裂者、官腔难改因女神伤的退休校长、家境贫寒自找被虐的下岗女工,一种叫做乳腺癌的头号女性杀手、一个叫做癌症小组的小团体、一个叫做乳房的神圣的器官,将完全不同但又神似的命运的人纠集在一起。携带者各自的人生故事、怀揣着对死亡的恐惧、驮负着被摧残地千疮百孔的身体,相聚一处。在艰难地交流与碰撞中,彼此拥有的不再是一个人生,原来周围不仅仅只有黑暗和恐惧、原来我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失去了为自己而活的想法、原来去掉伪装是那么的魅力可爱、原来凡是真的东西,都有一种让人咬牙切齿的感动在里

面。原来友情可以那么可爱、爱可以那么温暖、死亡,也不是那么恐惧。

虽然小组的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邪恶的金钱的阴谋,虽然慕名而来人都是带着面具隐藏着自己,虽然遭受着世人的厌恶、病魔的摧残、死神的期盼,但,在一切“真”面前,都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她,一生即将走完,在生命的最后尽头回顾,发现只有政委的伟岸的背影,自己淹没在阴影中,即使政委去了多少年,可连治病都靠政委来“托梦指示”,一辈子,只有政委。当组员说出真话,碰撞之后,她恍然大悟,是的,自己到哪儿去了?为自己而活,在生命仅存的光阴里,她体验到了没有梦见政委是睡得那么香;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为生命、为自己谱写了属于自己的赞曲,走得安详。

她,都市白领丽人 ……此处隐藏961个字……的寒意与黑暗,成为走向死亡的催化剂。但,不是这个世界没有爱和阳光,而是缺少发现爱和阳光的眼睛。一叶障目,就无法看到生的希望、生活的美好、生命的意义。将自己装在套子里,又降如何可以接受到别人的拥抱和温暖。只有卸下防卫、脱下面具、坦然相见,用最真实的一面,彼此拥抱。要拯救的不只是乳房,更加需要拯救的是心灵、是灵魂、是感情。

“生、老、病、死”是每个生命个体必经发展的阶段;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是偶然的,而死是必然的;生是大同小异的,而死是多种多样的。长期以来,总是用大篇幅来礼赞“生”而避谈“死”,而从故事中看到和事实上,只有深刻地认识“死”和坦然地面对“死”,才能更好地把握“生”的价值,活出“生的意义”。

雪化了,变成了泪。泪被温暖的风吹干了,雪就变成了春天。

——————2014.4.17下午于学校

第三篇:《拯救乳房》读书笔记

第一眼从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被电了一下,因为周围很多的女性已经被乳腺疾病所困扰,其中也不泛我的朋友。带着一丝好奇、求知的心,我翻开了这本书简介。毕淑敏,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眼帘,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曾经看过她的作品,想不到这竟是她15年首次唯一的修订过的一本书,足见她对这本书的钟爱。尽管借书时很怕被别人看到书名而遇到异样的眼神,但我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两天,当我如饥似渴地把它读完后,留给我的不仅是深思,还有感动。书中围绕着一个特殊的团体——乳腺癌患者,组成心理治疗小组为内容展开描写。不同阶层、不同命运,但却因同一病魔的摧残而走到了一起的人们。当他们经过一次次的心理治疗,一层一层揭开心灵疮疤的时候,留下的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毕淑敏说,我们何时遭遇灾难,是不受我们控制的;但如何走过灾难,却是我们一定能掌握的。如果说毕淑敏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以一位从医20年的医者身份来帮助患者的话,我也希望能够以一篇小小的文字来传达一丝温情。

尽管作者并未从病因上给予过多的描写,但是却让我们知道,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存有患病的机率。成幕梅(海),一个成功的商界男性,在遭遇乳腺癌之后,出现了严重的两性倾向,并企图自杀的男性。经过心理治疗,渐渐回归了正途。鹿路,真名王惠明,为了救治亲人的病,不得不轮为妓女,在得病的患得患失中自甘堕落。经过专家程远青博士的心理疏导,终于重新树立起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故事很多,命运不同,但告诉我们的道理只有一个:生命如此珍贵——无与伦比。面对疾病,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治疗,因为生命的延长线上,没有尽头。正如文章的最后一段话:雪化了,变成了泪,泪被温暖的风吹干了,雪就变成了春天。

第四篇:拯救乳房观后感

拯救乳房观后感

《拯救乳房》是毕淑敏在2014年出版的一部小说,也是她作为一个作家和心理学家双重身份创作的国内第一部有关心理治疗的小说。小说出版之时,曾引起过一些争议,看完这部小说之后感慨很多。

带着各种疑问,以及比较贱的室友的各种“冷嘲热讽”,开始“拯救乳房”之旅。一开始就来了一个没有任何征兆的自杀——探索如何自杀,比如死法、时间、地点。没名字没开头没结尾,好吧,作者挖了一个大坑。然后就是主角——留洋学业有成的心理学博士程远青,一个可怜但坚强值得钦佩的女子。与丈夫陪读,学业有成时,却成换代产品跟不上潮流,赤裸裸地讽刺却现实。以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毅力,披荆斩棘,只为探究自己命运的悲剧和洞察他人思维的轨迹。她,孤身一人,在“学长”富商吕克闸的“资助”下,成为癌症小组的组织者和组长。癌症小组雏形诞生,一系列的风起云涌与风平云淡也渐渐拉开帷幕。

面向社会的招募开始,千姿百态。有人骂神经病、有人觉得新鲜...谁明白这都是抱着什么心态来的。面试、甄选,有抵触、有隔阂、也有“欢快的交流”,最后,八名组员,正副组长二人,共十人。程远青、褚强、安疆、花岚、卜珍琪、鹿路、周云若、成慕梅、岳评、迎春草。这已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名字、单纯的代号,在我看来,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漫长的故事。以“乳房”作为一条线,贯穿整个小组,牵引出各种“游戏”,勾勒出一个个截然不同的生命历程、绘画出一幅幅形态各异的人生场景、反射出一幕幕缤纷多彩的爱恨情仇...

在小组工作中有有一定的价值观,在小说中也都体现出来了,比如说:互助互惠,尊重组员的权利和能力,民组参与与决策,个别化等都有所体现。在这个特殊的小组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在这一时期,成员的自我意识和全力控制意识增强,部分组员向工作者提出对质。在一时期程远青作为小组工作者采取包容,冷静,理性,稳定的方法接解决了这一问题。

程远青,拯救小组的指引者,充分发挥了领导作用,带领着组员们一步步走出阴暗,拜托恐惧。她也具备了一个好的领导者的素质,温暖关怀他人,敏感及时回应组员。一直工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这些可爱勇敢的人。

“生、老、病、死”原本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必然,但是面对病痛、面对痛苦每个人却表现出不同。看完全书,我的心情很复杂,身为女性,对书中的人物的感受有深深的理解和同情;身为女性,对书中人物的悲欢有着深深地体验;身为女性,也为他们最终获得重生而欣慰;同样身为女性,也对毕淑敏有着深深的敬仰,正如她称自己要“面对最悲惨的结局,勇敢抒发内心的恐惧与失落。小说中组员们由一开始的生疏到后来的好朋友,都少不了有效的沟通。人与人之间只有共同才能充分的了解对方,理解对方。

第五篇:读《拯救乳房》有感

读《拯救乳房》有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书,还依稀记得当时借书的时候还有一点不好意思,大概就是因为书名吧。现在想来应该感谢这个叫“偶然”的东西。

看完小说的第一感觉就是心情沉重,特别沉重,一个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的群体,但似乎是这个社会的的一个被人们另眼相看的群体,她们自卑,她们的自卑远胜过那些患了其他癌症的病人。天下人的幸福是相似的,不幸却各不相同,这部小说中出现的8个女人,似乎涵盖了所有女人生活中的不幸。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夫为妻纲的老婆婆,前途远大的公务员,漂亮智慧的硕士生,家境贫寒的下岗女工,敏感多疑的白领丽人,以及身世复杂、来历不明的妓女和性格分裂的“两性”人,这些有着不同命运却又被同一种病魔催残的人们,携带着各自的人生故事,怀着对死亡的畏惧,相聚一处。

想写的很多,可是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或许自己不是病患,所以不能感同身受吧。但是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一点,遇事冷静,不要逃避,不要只闷在心里,不要老想最坏的结果,不要破罐子破摔,人一旦心被扰乱了,那么身体自然而然也就垮掉了。正视自己的心理,不要自欺欺人,不要以为一些不好的事儿你不想就会随着时间的累计慢慢就消失了,其实不是的,你不想是因为你害怕,解决这种害怕的绝对不是时间,而是正视它。把它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解决,最终就都灰飞烟灭了。面对生活我们要的是勇敢、面对,而不是顺从、逃避。

小说的最后一句话“雪化了,变成了泪。泪把温暖的风吹干了,雪就变成了春天。”,与君共勉。

《《拯救乳房》读后感(精选多篇)(全文共608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