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役简介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穿行于川、藏、滇三省之间,因江中沙土呈黄色而得名。1935年3月下旬,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后,毛泽东审时度势,决定取道云南北上四川。为了将滇军调离云南,中央红军主力前锋逼近贵阳。此时,蒋介石正在贵阳城内督战,但身边只有1个正规团,见红军来势凶猛,不免紧张起来,慌忙令滇军主力紧急增援,致使云南境内一时兵力空虚。这正是中央红军所要的效果,出现了毛泽东预料的“只要能调出滇军,就是胜利”的战机。红军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战机,立刻长驱西进由黔西入滇,先头部队很快抵达离昆明15公里处。
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压境昆明,吓坏了“云南王”龙云。这个只顾自己地盘的军阀既防红军,也怕蒋介石“假途灭虢”,于是一面调集各地守军和民团驰援昆明,一面托人向红军表示滇军志在保境不会远追,切望不要进攻昆明。中央红军发现云南西北无守兵,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后,立刻按预定战略方针急速向金沙江挺进,准备渡江北上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4月27日,红军进入寻甸县境内。29日,按照毛泽东的提议,红军兵分三路,以每日不少于50公里的速度,飞奔最近的龙街、皎平和洪门等3个渡口,务必抢在追兵到来之前拿下渡口,缴获船只,以保证全军渡江。
中央军委纵队组织的渡江先遣队在参谋长刘伯承、干部团团长陈赓、保卫局局长李克农的带领下,于4月29日从柯渡出发,30日午夜赶到皎平渡口,并在船工张朝寿的帮助下,获得两条木船,找到部分船工,迅速渡过金沙江,出其不意地消灭了北岸守敌,顺利地夺取了渡口,实现了夺取金沙江渡口庆祝“五一”的计划。接着,红军又在北岸夺得3条木船,5月3日中午,在上游鲁车渡夺来两条木船。此时共有7条木船,大船一次可渡30人,小船一次只能渡11人,并找到了36位船工。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红4团直奔金沙江畔,将3个连化装成国民党的“中央军”,受到当地三个县长和军警官绅的热烈欢迎,一天内一枪不发智取3座县城,并控制了龙街渡口。因那里江宽水急,无法抢渡,红4团转而奔向皎平渡口过江,仅留下少量部队继续架设浮桥,造成要在龙街渡口过江的假象,吸引了敌军追兵主力。当时红三军团也抢占了洪门渡口,却因船只少,水流急,无法架桥,除留下一个团渡江外,主力也转向皎平渡口过江。
金沙江宽140多米,江水击石,白浪顿起,加之船体破旧,给行船渡江带来了不少困难,每次都要将船内积水倒入江中,才能复渡。船工们由张朝寿带领,每条船6人,3人一班,1个小时换一班,歇人不歇船,劈波斩浪,日夜渡送。这7条木船,承载着红军将士的性命,甚至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前途。
为了保证迅速和安全渡江,各部队未到江边前,就被告知了渡江纪律。每条船都有1名船上司令员,即使是军团长、师长,也必须听命于他。小船因不能承载骡马,便将其都赶到江里,由人坐在船尾牵着过江。5月4日拂晓,毛泽东由韦国清等人陪同,来到金沙江边,乘船渡江。毛泽东在下船前,紧紧握住老船工的手说:“谢谢您,老人家,是你们船工帮了我们红军的大忙啊!”毛泽东下船后,与在岸边等待的周恩来、刘伯承等人一一握手,并说:“蒋介石妄想将红军围困在金沙江边聚而歼之的计划彻底破产了。”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渡过了金沙江,又一次打破了国民党的围攻计划,自此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两天以后,国民党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二、“巧渡金沙江”的历史意义
“巧渡金沙江”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意味着从此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保存了红军的实力,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了一个好头。毛泽东的作战指挥天人合一,出神入化,书写出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观,令人叹服。连一向高傲自得、看不起毛泽东“游击主义”的李德也心悦诚服,在他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中国纪事》中写道,渡过金沙江以后,在战略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比较有利的局势。“巧渡金沙江”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三、学习体会
今天,通过学习长征故事“巧渡金沙江”,我不禁为红军的机智勇敢,不畏艰险所折服。四月下旬,红军来到金沙江龙街渡口,但因金沙江江面宽阔,水急浪大,敌机可以低飞骚扰,无法过江。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于是红军假装在龙街渡口架桥,使敌人上当,再从皎平渡口渡江。经过七天七夜,红军主力全部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为顺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基础。“巧渡金沙江”使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官兵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的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这是红军长征中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一次精彩的军事行动,是毛泽东思想的一次伟大胜利。“巧渡金沙江”是一种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是不怕牺牲,不怕付出的担当精神,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精神力量,才让他们在生命的考验面前,始终坚守着他们的初心。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更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勇往直前,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的毅力,不断强化自己的党性,才能更好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