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时间:2024-10-21 10:00:47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全文共11394字)

第一篇: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1、教导自已认识自我

“然而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远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想不到名人也有这种情况出现,我还以为就是我们这些平庸人才会出现毫无生气的教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知遇到多少次是这样的情况,多么沉闷的课堂而又那么无耐,以致我们有时会厌卷教学,怕给学生上课。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望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那是肯定的。不“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根本不会想认真读这种书,不会去想改变自我,这样的书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这里帕尔默讲了引起教师困惑的三个主要原因:认识学科、认识学生、认识自我。“首先,我们教授的学科是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的,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其次,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全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作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第三个原因:“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而就优秀教师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的重要的”。同时阐述三者的关系,强调了认识自我的生要性。“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是谁。我只会在我经受不了检验的生命阴影中,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而且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次、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生科。”

2.教师的内心世界和外部景观

“教师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他们是如此普通且无反击之力的群体。”的确如此,教师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没有金钱,更没有权势。特别是当今的中国,教师的地位和权利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匆忙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我们继续让称职的教师所如些依赖的意义和心灵缺失,仅仅依靠增加拨款、重组学校结构、重新编制课程以及修改教科书,改革永远不能成功。”怪不得我国的数次教学改革都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看来是我国改革方向错了,我们重视的是教科书、教法的改变,“不能珍惜以及激励作为优秀教学之源的人的心灵”

一切教育改革都是徒劳的。

帕尔默批出:教学的自我内部景观是智能、情感和精神的三者的有机结合,“它们应完美地交织在人的自我中,给合在教育中。”我理解为智能的是我们教学所需的专业技术;情感的是我们对学生、对教育、对学科的爱,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精神的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的追求。

接着讲到了本书导言的开篇诗,“里尔克以其感人隐喻提供给我们一幅自我的整体图画。……虽然本书立足教师的内心世界,但也不失时机地探索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对心灵沟通的内在渴求成为外部联系的需求:我们的心灵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也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学习和探索,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在于探索教师的内心世界。

在这里我就有一个迷惑:“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应是智能的,是属于教学的内部景观。又是内部又是外部,这不是矛盾着吗?是不是“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应完美地交织在人的自我中,结合在教育中”,“对心灵沟通的内在渴求成为外部联系的需求:我们的心灵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内外交融在一起了。没文化看不懂。

3、少人踏足的小径

“我也毫不质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以绝妙的方式学习,包括有的学生另辟蹊径、越过上课的教师、既不靠上课也不靠教师,一样学得不错”在这里我是第二次看到这种观点,李镇西也说过,学生成绩好跟我们教师无关,学生教育是主要教育学生做人,具体的说法我不记得了,大概意思是如此。但是“教师是有力量创造条件使学生装学到很多很多——或者也有本事弄得学生根本学不到的多少东西。”看来教师对学生的作用还是有的,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少的知识。

“所有年级的教师具有的共同点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多,我们不应该就所谓的‘更高’年级水平而炫耀。……在每个教育阶段,教师的自我是关键。”现实中高年级的教师看不起低年级的教师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我自己也有这种思想,看来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思想了。

“但是我执著于‘谁’的问题,因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问题中显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径,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要的重获内心世界资源的小径。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强烈地需要它……。”再次提出了真正的教育改革需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和教师的自我。

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

“30多年来,我努力探索教学技巧,……我掌握了的教学技巧虽然能应付,但是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当学生面对面交流时惟一能供我立即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如果我没有这种意识,我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的地位。”也就是说“真正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第一次接确“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两个名词,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在网上查到一些别人的解释:“何谓优秀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好的教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联合方法更趋于深化的联合心灵,那就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还有的是:“那么,教师如何能够唤醒自我内心的力量,以找到自身的认同与完整呢?简言之,就是要通过再学习来获得学科专业的主动发展,实现生命价值的愉悦提升。通过阅读,与思想大师的对话,与自我意识的深层对话,让心灵智慧不断的上下求索。通过讨论,使自我心灵真谛加强与外部心灵力量的联系”。

在后面的篇幅中作者详尽阐述了“真正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他说道:“在我所教的每一堂课里,我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与学科建立联系的能力,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依赖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并愿意使其在教学中运用且敏于接受其响的程度”;“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这里的心灵是取它古代的含义,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作者进一步阐述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艾伦那样能把自身认同与工作融合到一起呢?“但是自我的神秘性部分地表现为 ……此处隐藏6759个字……还继续这种分离,成为一个态度粗暴、行为武断、专横霸道之人,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教学要“基于一个完整的、不分裂的自身认同”。

“在完整的、不分裂的自我中,编织一张如此具有凝聚力的网,用于把学生、学科和自我统统编织在一起,每个人生活经历的每个重要线索都得到尊重。这样的一种内部整合的自我,才能够建立优秀教师所依赖的外部联系”。在这里作者再次点出了本书的中心“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作者进一步阐述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艾伦那样能把自身认同与工作融合到一起呢?“但是自我的神秘性部分地表现为这一个事实:一种尺度未必适合所有的人,对一个人具有整合性的东西,对另一个人却缺乏整合性。”这里了说明成就事业跟我们的先天性有一定的联系,并不是想成就什么就一定能成。埃里克“可能换个职业是他恢复已经失去的自身完整的惟一出路”了。

那我们如何知道哪些东西对我们具有整合性呢?“体验就是真理”,“我们在生活所承受的复杂的力量场中体验,就是更多地了解自身完整。……我们通过选择赋予我们生命与活力的那些联系提高我们的自身完整,而不能赋予我们生命与活力的那些联系则摧毁我们的自身守整”。

这种寻求自我完整又会让我们走向另一个困惑。“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对新的相遇保持开设的心态,试着去区分自身完整和自身不完整的人,这是一件让人厌烦、有时甚至令人恐惧的任务。我时常试图在地位和身份的屏障之后保护自我意识,不让我的自我接近同事、学生或者观念,也时常试图让自我躲开我们肯定会遇上的冲突”。

“ 当我屈从了这些诱惑,我的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就削弱了——从而,我失去了教学的心灵。”

第四篇: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教学勇气读后感

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读《教学勇气》我很感动,这是一部唤醒教师心灵的书,我从中了解到了自己内心的弱点,自己心灵的需要

甚至有时候,它帮我治疗了心灵伤痛,提升了人生观念,让我的心对过往不再耿耿于怀,有点儿像毕淑敏所说“心轻上天堂”的感觉。

从中,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根本问题---“自我认同”,尤其是职业的认同。我觉得,这个认同在这个浮躁时代太不容易了,因为我们大多数老师还“处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期”很多时候老师们渴望的不是“内心领域的关注”,而是“能在教室里生存下去的点子、窍门、技能”,我也处在这个时期。

书中还说“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所谓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其实是敏锐地感受自我,感受自我内心的教学体验,是否快乐、是否紧张、是否慌乱、是否享受?如果不快乐,那么这堂课其实是一种折磨。洞悉内心本质是教师个人的“自我认同”,其中起到很重要作用的一项是职业认同,是否认同自己职业,是职业幸福的关键,也是课堂灵气的关键。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的家长身上。我上周开了一次家长会,从中分享了“自我认同”的理念,我说,我们的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本源,也出在“自我认同”上,自我认同的缺乏,导致了各种家庭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否认同自我,是否认同自己的生活,是否认同自己的职业,都会在于孩子发生冲突是,以家庭教育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造成家庭教育的低效或者伤害。在做进一步沟通中,很多家长陷入了沉思。这让我反思我平时的家长会,我发现,我所说的,大部分是学科要求、管理要求,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并且会拿“升学问题”来增加家长的压力,即便是谈教育观念,也更多是为提升家庭管理效率效率服务,却很少涉及家长的内心感受,很少涉及学生的内心感受,我发现,我的教学心肠是硬的,缺少书中所说的“教师心肠软”。

但同时也发现了另外的问题:心灵和技术,到底哪一个应该更优先?昨晚我去做一个家访,我没有问学生的具体家庭情况,我只是辅导学生,我们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采用互动互动模式,把英语学科的一周知识复习、思考了一遍,并做了一部分习题,这个班里倒数的女生表现非常好,我们一起提问、讨论,她表现出思维敏捷、学习认真、主动提问等优秀的学习特点,效果非常好。家长当时一直坐在旁边,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大为舒心,因为她很少看到孩子有这种表现。

我在思考,达到这个良好的学习效果,是心灵的作用,还是技术的作用,到底哪一个起了关键作用?如果我一晚上跟家长谈教育、谈内心,会有这样的效果吗?我们的内心唤醒,到底是怎样发生作用的?

书中讲到“只要我们稍微给自己内心声音一些注意和尊重,它就会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回应,是我们参与到赋予生命活力的灵魂的对话中”。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遵守的教师职业规则,是否也有和作者一样的感受:“我发现自己所做的工作只是在伦理意义上值得赞美,但非我心甘情愿所为。对一项非我倾心的工作,无论从外部代表的抽象标准看多有价值,它都会侵犯我”。我相信,这是大多数普通老师的一种内心感受,但是我们却很忽视这内心的声音,任由这种侵犯的痛苦伤害我们,然后我们会最终把这种痛苦也加诸于学生身上。

“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和自我完整的呐喊”

我们越是学会倾听内心,就越会真实地感受教学。

第五篇:山东陈金凯《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教学勇气》阅读笔记文。陈金凯

我是用心的老师

当我们对着目前的体制发起语言攻击时,有没有想过,这种攻击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内心缺失自我认同,从而投射到外界的表现?

一些名师的教学,根本不是心灵的唤醒,而是技巧,甚至是一种教学阴谋,目的是让学生服从,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知识兴趣和学习能力。真正的高效课堂,首先是心灵课堂,是师生融入其中,共同探索知识,感知提升的过程。教学的勇气,首先来自于教师自我内心的直视,面对。

一位从没有经历过痛苦时光的教师,或者有过却不以为然,此书就不适合了。

这本书适合这样的老师:他们不愿意吧自己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但是,心肠软的老师,并不多见了,到处是只讲技术只讲效率的管理者。

教学技术方面:

就优秀的教师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是谁。我只会在我经受不了检验的生命的阴影中,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而且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我自己时,我就不能够懂的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次的、个人意义上吃透学科。

要充分地描述教师内部景观图画,必须把三种重要的通道----智能的、情感的和精神的---三者无一可以忽略。

对心灵沟通的内在渴求成为对外部联系的需求:我们自己的心灵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全文共1139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