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宽严有度读后感
读“宽严有度”有感
自从读了我们吴门典当行总部下发给员工传阅的“宽严有度”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遂写下了一些心得与体会。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一句话:“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他认为,仅有威与严是不够的,还需要施之以教,施之于恩。他的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宽严相济。宽严相济,就是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以济严,严以济宽;宽严有度,宽严审时。简单地说,就是“宽”和“严”的对立统一,两者通过“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宽容是一种美德,但是要有一个限度,无原则的宽容,就是放纵我们的宽容也要宽严结合。该宽容的尽量宽容,不可宽容的,必须撕开它的伪装假面具,把它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消毒。做人要平凡一点,但不能平庸;做事要大胆一点,但不能大意;遇见不平要敢说,但不能空说;遇到疑问要多思,但不能多虑;面对困难要敢干,但不能蛮干;面对荣誉要谦让,但不能迁就;取得了成绩要虚心,但不能虚荣;遇见强敌要勇敢,但不能鲁莽;过日子要节俭,但不能小气;面对朋友的过错要宽容,但不能放纵。
宽与严既是聚头的冤家,相斥相吸一路走来,相辅相成着,又是辩证的统一,互为因果不离不弃形影相随。我们的生活态度应该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但不能忘却法律背弃信仰失去自我,为了迎合别人而表现出虚伪的宽容,更不能两面三刀阳奉阴违故弄玄虚去严律他人。只有将宽与严掌握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才能使生活像花儿一样,逢时又适时地授粉结果,硕果满枝,摇曳生辉。 领导在管理下属时宽严得体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原则和法规面前,更应毫不想让,严格要求;对于那些违反了纪律的下属,就应该按组织原则论处,该罚则罚,绝不姑息。一个领导如果对下属纵容过度,工作秩序就无法维持,也不会培养好人才。只有人人能够做到严于律己,才能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工作也才能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如果太照顾人情世故,反而会造成管理的混乱。 作为领导,要把握公司管理过程中的宽严有度。而作为公司的每一位员工,也要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企业的发展更富有“正能量”,而每一位员工也能享受到努力所带来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第二篇:宽严有度读后感
宽严有度读后感
秦朝,建立起来的时候,是很强大的。吞灭六国,统一中原。北驱匈奴,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南取百越,百越不敢弯弓而报怨。秦始皇以为自己金城万里,子孙帝王千秋万代。然后,仅仅十几年,一个替人耕地的雇农,组织一帮囚徒,折木为兵,揭竿为旗,居然就把秦朝轻轻松松推翻了。秦朝为什么会衰亡的这么快?贾谊说的很清楚:“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把宽仁抛弃,形势就全变了。
秦丞相李斯被腰斩。行刑前对儿子说:“我现在只想跟你牵着黄狗在城门口散散步。”可他活着的时候,专门制定严刑峻法,苛刻百姓,焚书坑儒,把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又何曾考虑过那些百姓能不能跟自己的孩子牵着黄狗散散步呢?正如法国大革命非常激进的雅各宾派首脑罗伯斯庇尔。此人也是推行严酷的政策,对手下的官员小过重责,动不动就把人送上断头刀,最后作法自毙,自己被送上断头台。他的墓志铭上这么写着“过往的人们啊,请不要为我悲哀。因为我活着,你们谁也活不了。”
《宽严有度》这篇文章说的很明白:一味用严刑峻法统治,人人自危,势必导致国家混乱。须知“苛政猛于虎”。那么到时候小民皆是敌国。一个企业也是这样,企业如果只知道用死板僵化的制度管理,或许能够保住一些眼前的小利益,但是作为代价,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丧失他们的工作动力,失掉员工的心,“企”如果失掉“人”,就只剩下“止”了。
三国孙权的吴政权为什么这么稳固?因为孙权宽厚,仁而爱人。他的政权紧密的像家庭。“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郎,”他对张昭就像对自己的亲叔叔,对周瑜像对自己的亲哥哥。如果读《吴主传》,会很感动的:他曾经当着众人的面,替周泰数身上的伤疤,一边数,一边流泪;巧妙化解甘宁和凌统的矛盾,让他们团结一心;劝服吕蒙读书,培养他成为一代名将;抚着鲁肃的背说:“你真是上天赐给我的宝贝啊!”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北方。但有这么多流亡北士,宁可千里迢迢,背井离乡的去归顺孙权。蜀汉的潘濬被俘虏,拒绝投降的方法就是一个字:哭,孙权劝降的策略也很简单:陪着他哭,帮他拭泪。最后潘濬感动而降。一辈子对孙权忠心耿耿。可见严酷只能招来见利忘义的豺狼,宽仁才能找到真正德才兼备的“士”。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严格刑律来管理国家,人民就会只求免罪而无所不为,没有羞耻心;用宽仁教化管理国家,人民不仅有心,而且会主动遵守。)那是不是“政”,“刑”就不好,绝对不严就对?也不是这样。关键一个是时机,一个是侧重点。我听说生病的人,医生总是叫他日常吃清淡些,服用一些和缓的药物,等到腑脏调和,再用肉食补充,猛药治愈。如果不等到气脉和缓,就强服猛药厚味,想要安康,实在是难啊。所以严格的刑律不能少,但是在缓不在骤。还有什么地方绝对需要严?我认为核心的利益要严,原则性的制度要严。就好比我们国家,四项基本原则是不动摇的,一定严格执行,但是其他政策,思想都可以宽容。楚庄王宽容了酒宴上调戏王妃的唐狡,结果唐狡在战场上救楚庄王一命;商鞅刻薄寡恩,严格推行法家,搞的天怒人怨,落难时没有证件,无法投宿,死在自己制定的法规之下。
我们典当行在“宽严相济”这方面是做的很出色的。自孙总到马总,两朝开济,君敬臣忠,上下一心,整个公司亲如家人。十几年来从来没有季孙之忧。我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典当行的优良传统,让我们典当行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教育子女心得:宽严有度
作为父母而言,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在有条件的前提之下培养成有用的人,应该来说是绝大多数父母最感头疼的问题。一直以来,中国秉承教育子女的方式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究其因这是作为老祖宗留下的法宝,有着宝贵的经验在里头。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革、迅猛快捷的信息技术的产生,所谓的严能否培养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成为家庭最感困惑的问题。虽然这个时代里有“狼爸”有“虎妈”有“鹰爸”的育儿经典作为成功的范例,但我想说,整个社会的教育不能以个例作为成功的基础和施教的教材普及,毕竟每个家庭所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并不一样,施教的方式并不能雷同,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就个人的育子经验而言,教育子女应该宽严有度!
纵然“狼爸”“虎妈”“鹰爸”的成功特写能慕煞一大群人,虽然我也有一种倾向于这种教育的本性,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重视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才是最为可贵的。一个孩子成长之后,成绩的重要性与品德的重要性哪个更为重要?功课门门得优与他心理是否阳光哪个更重要?或许对我而言,我会选择后者!虽然我也希望我的两个孩子都能够在将来出人头地,能够有一番作为,但是作为父母而言, ……此处隐藏1852个字……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
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当初我刚接班时,一进教室,只见刚还干净的地面就脏了,学生熟视无睹,靠“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我便弯下身去捡,当捡到一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便红起
了脸,并说:“老师,我来捡。”我只笑着点头,其他学生都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
圾捡起来扔进桶里。慢慢地,卫生保持情况越来越好,每当我躬身捡垃圾时,学
生都条件反射般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干净。
二、爱的教育。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对象都
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朋
友般的爱。
1、爱之不宠。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
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自从我踏上讲台,就十分信奉这样一
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而不要让学生懂事后责怪我。”这就
是在“严”的前提下的真正的爱。还是拿前文的第一个例子来讲,迟到的学生中
有班干部,假如因为有他们在列就轻描淡写地处理,班级同学会有意见,今后的
工作不好开展,班干部自己享受特权,不思过错、骄傲自大,可以说这对他们本人今后是相当不利的。这不是爱,是宠是害!当然有时优生犯错,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采取适当的形式或场合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并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2、爱之平等。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另外,“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班干部,还会有什么意见呢,并且在他们本人还有其他的后进生的心中,都会觉得教师公正、不偏心。
3、爱之可感。学生毕竟是孩子,虽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比如在和学生谈话结束时,摸摸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膀,再说句鼓励的话,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千万不要吝啬微笑,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每一个爱心的举动。
春秋时期孔子对为政之道的精辟论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就是说“施政宽和,百姓就会怠慢,百姓怠慢就用严厉措施来纠正;施政严厉,百姓就会受到伤害,百姓受到伤害就用宽和的方法。宽和用来调节严厉,严厉用来调和宽和,政事因此而和谐。”
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又要爱,做到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它们并不矛盾冲突,狐立地存在和实施,而是辩证统一的。我想,“严”和“爱”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永恒的主题。
第五篇:《岳阳晚报》宽严有度父爱无边(草稿)
严而有度父爱无边
(李细田)
《岳阳日报》【关心教育大家谈】
(2014年12月19日)
前不久,“中国狼爸”萧百佑“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媒体消息,引发了公众的广泛热议与追捧。“狼爸式”教育到底是“奴性教育”,还是重拾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智慧?这位“狼爸”的教育算不算成功经验?
毋庸置疑,“狼爸”萧百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是比较成功的。时下,广大家长面对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困惑与无奈,笔者深有感触:不少家长完全抛弃甚至背离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完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孩子宠爱、溺爱、纵容,“子不教,父之过”、“父为子纲”、“严父出孝子”等传统的育子方式,似乎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化了,等到孩子造成性格上骄横、孤僻、脆弱等问题出现后,家长却束手无策。为此,我赞同“狼爸”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回归——对孩子的成长在给予关爱的同时,有必要给孩子一些适度的及时的“惩罚”教育。家长对孩子施教,只有“爱”,没有“严”,那教育就有失偏颇,也让孩子失去敬畏之心而难以成效。说实话,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面临的又是激烈的升学竞争,家长也难;但家长再难,孩子毕竟是自己的,是骂?是打?几乎可以随心所欲。而且骂够了、打完了,儿女还是儿女,父母还是父母;可老师却永远不可扮演这个角色。教师面对几十个孩子、几十种个性,有了问题,说轻了不管用,说重了他(她)们记恨你一辈子。
我觉得,“严父、慈母、孝儿”,就是完美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因为仅有父亲的严厉,孩子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造成人格上的缺陷;仅有母亲的宽恕,慈母多败儿,则使孩子陷入溺爱的深渊,最终难以成人,所以成功的传统家庭教育智慧正是讲究教育的和谐完美。当然,我不赞成“狼爸”那种蕴含奴性的“棍棒体罚”教育方式,更不赞成“狼爸”以学习成绩评判孩子是否遭“打”的做法,也不提倡“狼爸”那种剥夺孩子童年幸福与快乐的“育儿经”。要说“狼爸式”教育成功的可取之处,就像曾被誉为人才“魔术师”蔡笑晚“把父亲的角色当事业来经营”来精心培养六个儿女的成才之路,为父者对于子女教育的这份用心、责任与付出,正是“狼爸”家教成功的秘诀与经验。正如“狼爸”自己承认“我的教育方式的核心是对孩子彻底的负责和关注、对社会彻底的了解和研究,批评、教育、打都只是一种手段,在惩罚性教育之外,也和他的妻子对孩子们进行爱和善的教育,因为单靠鸡毛掸子是打不出成才的孩子”。
家庭教育确实是门艺术。然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有一些家长总是板着面孔斥责孩子,
动辄‘清规戒律’、‘上纲上线’乃至拳脚棍棒体罚甚至挖苦讽刺“语罚”孩子,认为这样严格要求是对孩子“恨铁不成钢”般的关怀和爱护。其实,家长对孩子“严”不得法,则另当别论。家长对孩子“严”不是“疾言厉色”、“横蛮粗暴”的严厉,而是“严”字当头,要严而有爱,严而有方,严而有变,严而有恒;要严得合情,严得有理,严而有度;严而过之,必适得其反。在孩子心目中,大凡严格的父母,首先表现在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事事处处都是严格要求自己,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地感染自己的孩子,从而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严父的形象。其次,严父教育孩子的艺术应该是十分高明的,他们不来暴风骤雨,更不用“棍棒”体罚,而是用“诗意”般的教育艺术,一场和风细雨的“入夜”,“无声”地“润物”,挚友良师般的细语“润耳”,恰到好处地倾心交谈,从而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和感召力,让孩子成为自己忠实的“俘虏”。总之,家长(教师)只有做到了既严于律己,又对子女的严而有方,就会成为深受自己孩子(学生)敬佩的严父慈母。
(作者单位:岳阳市岳州中学 李细田)
文档为doc格式